1968年參加工作,1974年改造出四川省第一臺“數字程序控制制瓶機”,1979年榮獲成都市先進工作者,同年獲成都市技術成果三等獎。1984年主持設計的四川省首套計算機玻璃窯爐控制系統,并榮獲成都市科技成果二等獎,1985年獲成都市勞動模范稱號,1987年5月被中國科協選派到日本深入學習粉體加工技術,88年5月回國后一直從事于粉體測試技術的研究至今。
80年代末國內粒度測試技術還很落后,而速度快,重復性好的激光粒度測試儀,在國內還是無一生產,進口儀器無論是購買還是維護,費用都十分昂貴,從1988年底開始主持激光粒度儀的研制的工作,于1990年成功獨立開發出國內第一臺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粒度測試儀,被列為《 “八五”重點科學技術項目》,被國家科委等四個部門評定為國家級新產品,中國輕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專利技術博覽會銀獎。
其后,一直致力于激光粒度測試儀的研制,1997年主持研發出顆粒圖像分析系統,通過顯微圖像表征識別,直觀的觀察和分析了粒度特性,對激光粒度測試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補充,2002年主持研發出氮吸附比表面測試儀,進一步滿足了粉體行業需要。2004年主持研發出納米測試領域最核心部分——智能自相關系統,并在2007成功研發出國內第一臺納米激光粒度儀,為我國納米粒度測試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同年將光子相關法、全量程米氏散射法兩種原理相結合應用于同一臺儀器當中,實現了1納米-2000微米的粒度全量程覆蓋,這在世界上也是首創,贏得了國內外客戶廣泛的認可。90年代后,粉體工業飛速的發展,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實驗室分析和工業現場控制也越來越追求時效性,可控性,通過不斷探索于于2011年成功推出納米在線激光粒度儀。
對于我國粉體工業的發展做出的貢獻,創始人周定益教授也于1996年被聘為中國顆粒學會理事,并兼任中國顆粒測試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2011擔任測試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