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從源頭控制和削減污染。制定《建設項目環境監理辦法》,要求凡是資源型開發項目的工業渣場和尾礦建設,設計、施工實行全過程環境監理,確保工業渣場建設標準 化。擬制定《貴州省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貯存、處理場污染控制標準》和《貴州省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場工程環境監理技術規范》,以全面降低工業渣場和尾礦 庫滲漏造成的環境污染風險。
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排查全省工業渣場和尾礦庫234座,存在環境隱患170座,對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渣場和尾礦庫實施限期治理。下達12個省級限期治理、36個市級限期治理和18個縣級限期治理任務。將磷化工、電解錳、冶煉等行業列為工業固體廢物重點防控行業,將烏江、清水江、赤水河、北盤江流域列為工業固體廢物重點防控區。對重點防控行業和重點防控區的企業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促進固廢內部循環使用和綜合利用,削減工業固廢產生量。
三是推進工業固廢污染防治。積極落實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政策措施,研究完善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要求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制定工業固廢污染防治和綜合利用規劃,最大限度對工業固廢進行綜合利用,減少進入工業渣場和尾礦庫的工業固廢量。
四是推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實施《貴州省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十二五”規劃》,研究提出了首批到“十二五”期末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60%以上的重點防控區企業名單,要求企業對產生的工業廢渣必須實施綜合利用。特別對貴陽中化開磷化股有限公司、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磷石膏綜合利用率到“十二五”末必須達到100%作出要求。
五是加強環境執法監督。加強對重點企業渣場和尾礦庫的經常性檢查和巡查,加強監督性環境監測。對存在環境污染和環境安全隱患的工業渣場和尾礦庫的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對重點環境違法案件采取掛牌督辦和限期治理措施。
六是加大資金投入。企業制定工業渣場和尾礦庫及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方案,確保資金投入量,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省有關部門積極爭取國家工業渣場和尾礦庫及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專項資金。
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排查全省工業渣場和尾礦庫234座,存在環境隱患170座,對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渣場和尾礦庫實施限期治理。下達12個省級限期治理、36個市級限期治理和18個縣級限期治理任務。將磷化工、電解錳、冶煉等行業列為工業固體廢物重點防控行業,將烏江、清水江、赤水河、北盤江流域列為工業固體廢物重點防控區。對重點防控行業和重點防控區的企業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促進固廢內部循環使用和綜合利用,削減工業固廢產生量。
三是推進工業固廢污染防治。積極落實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政策措施,研究完善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要求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制定工業固廢污染防治和綜合利用規劃,最大限度對工業固廢進行綜合利用,減少進入工業渣場和尾礦庫的工業固廢量。
四是推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實施《貴州省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十二五”規劃》,研究提出了首批到“十二五”期末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60%以上的重點防控區企業名單,要求企業對產生的工業廢渣必須實施綜合利用。特別對貴陽中化開磷化股有限公司、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磷石膏綜合利用率到“十二五”末必須達到100%作出要求。
五是加強環境執法監督。加強對重點企業渣場和尾礦庫的經常性檢查和巡查,加強監督性環境監測。對存在環境污染和環境安全隱患的工業渣場和尾礦庫的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對重點環境違法案件采取掛牌督辦和限期治理措施。
六是加大資金投入。企業制定工業渣場和尾礦庫及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方案,確保資金投入量,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省有關部門積極爭取國家工業渣場和尾礦庫及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專項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