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溺人妻木下凛子中文字幕-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100000熟女乱伦-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從出口貿易結構看中國鈷市現狀


來源:

標簽
中國鈷產品進出口貿易特點在1992~2004年的13年中,中國鈷精礦進口量的年均增長率為48%。1992~1999年間,年進口量大約為5000噸,1999~2003年的年進口量保持在4萬噸的水平上。但是到了2004年,鈷精礦的進口量大幅增加,預計將超過10萬噸,幾乎是2003年的兩倍。而且近年來中國進口鈷精礦大部分來自非洲,其比例已從2000年的76%增加到2004年的近90%。中國鈷精礦進口過分依賴于一個國家或地區已引起了國內外人士的高度重視。一旦非洲地區出現戰亂或者非洲國家加強鈷精礦的后續加工能力,出口到中國的鈷精礦就會很不穩定。這一點應該引起國內眾多使用進口鈷精礦加工鈷鹽的企業的高度重視。

  自2000年起,我國鈷精礦進口量急劇增加的原因有兩點:一是1999~2002年期間鈷價逐漸下滑,中國很多鈷鹽廠商更愿采用鈷精礦替代金屬鈷為原材料,同時增加了投資并延長了產業鏈;二是2002年底開始的新一輪鈷價上漲刺激了鈷行業的投資熱情,一些貿易商搖身一變加入到了生產商的行列之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約有26家廠商用鈷精礦(進口和國內的)來生產各類鈷產品,這些企業的產能都在100噸(金屬量)/年以上,總的年產能為1.5萬噸鈷(金屬量),另外還有一些小項目在建或者在籌劃中。估計目前中國擁有鈷精礦加工能力2萬噸(金屬量)/年。這在全球鈷市場中舉足輕重。

  從2003年開始,由于鈷精礦加工產能擴大,使近三年未鍛鈷進口量急劇減少,這種減少趨勢似乎不再可能逆轉。如從1992年到2002年,我國未鍛軋鈷進口量逐年增加,2002年進口量達到最高3720噸,2004年估計只有1500噸。另外從2002年起,中國開始出口一些金屬鈷。此現象一直未被關注,直到2004年才引起業內人士的注意。2004年總的出口量將達到2000噸,有史以來首次超過進口的數量。

  與此同時,近些年中國鈷的氧化物、氫氧化物的進出口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在2004年,進口量有望達2400噸,同比增加71.4%,出口量將達1077噸,同比增長217%。

  從2004年起,進口四氧化三鈷擁有單獨的海關代碼28220010,此前列入鈷的氧化物、氫氧化物(HS2822090),2004年四氧化三鈷總的進口量將達3818噸,用途主要是鋰離子電池領域,來源主要是比利時。

  中國鈷產銷量及消費量安泰科預計,2004年中國精煉鈷產量接近9000噸,幾乎是2003年的2倍,其中金川產量占27%。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鈷生產國,僅列芬蘭之后。2005年金川集團有限公司精煉鈷產量將從2004年的2400噸增加到4000噸,加之另有將近1萬噸的新增鈷精礦加工產能存在投產的可能,預計到2005年中國精煉鈷的產量將達到世界第一位。

  據安泰科估計,從1998年到2004年,中國精煉鈷消費量的年均增長率為20.7%,2004年中國精煉鈷消費量將達到9500噸,僅次于日本,位于世界第二。目前電池行業已是鈷的第一大消費領域,占57%,色釉料行業占14%,硬質合金占11%,磁性材料占8%。2001年以前,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鈷消費國,有55%的鈷用于制造超級合金。從2002年起,日本就成為世界第一大鈷消費國,2004年的鈷消費量已達到了13191噸,其中有60%用于電池的生產。隨著中國電池產量的迅猛增加,預計中國未來的鈷消費結構將于日本相似。

  一些思考根據GFMS的估計,2004年全球精煉鈷供應量為47885噸,消費量為46456噸,供大于求約1429噸,但是筆者認為,GFMS對中國精煉鈷的產量和消費量估計過于保守,尤其是對中國產量的估計嚴重不足,如果將GFMS的統計中關于中國部分的數用安泰科的統計數據來修正的話,則2004年全球精煉鈷供應量為52149噸,消費量為48936噸,供大于求3213噸。

  隨著國內鈷產能的擴大,不僅能滿足國內市場對鈷的需求,一部分剩余的鈷產能必須尋求出口渠道,才能長久地生存下去。擴大出口市場一方面需要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國家在有關政策上加以支持。由于我國長期缺鈷,現行的多數政策都鼓勵各類鈷產品進口。比如,為了支持鋰離子電池行業的發展,政府于2004年年初將鈷酸鋰進口關稅由5.5%下調到了2%,將手機用鋰離子電池關稅從12%下調到了9%。但是生產鈷酸鋰的重要原料四氧化三鈷Co3O4進口關稅仍為5.5%,高于其下游產品鈷酸鋰的進口關稅,不利于四氧化三鈷的生產。另外,鈷酸鋰出口退稅為5.5%,而其上下游產品的出口退稅都為13%,這項政策不利于此高附加值行業的發展,希望能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
推薦13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網友評論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粉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粉體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粉體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粉體大數據研究
  • 即時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