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只需極微量地加入載體潤滑油中,就能迅速抵達金屬摩擦表面,使磨損部位自動修復,從而使機械裝備免受大修的新材料,日前經國家經貿委會同交通部、鐵道部等部門聯合組織的專家鑒定,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金屬磨損自修復材料能在金屬摩擦表面形成高光潔度、高硬度的金屬陶瓷層,使磨損的金屬零件在機械設備正常運行中自動修復,恢復到原型尺寸。
金屬磨損自修復材料的專利發明人、中國科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董偉達說,金屬磨損自修復材料是在吸收國內外有關金屬摩擦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礦石種類和品位,創新研制開發成功的,可廣泛應用于機電制造、冶金、石油、化工、鐵路、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加工等領域。
國際知名的摩擦學專家金元生說,這是中國摩擦學領域減磨機理研究和產品開發的重大突破,是機械裝備維修保養技術上的一次革命。
北京鐵路分局一臺大修后行駛12萬公里就出現磨損的火車內燃機,應用這種新材料后,經國家重點實驗室檢測證實,內燃機繼續行駛30萬公里,原有磨損消失,恢復到原型尺寸。新大修機車直接應用這種新材料行駛50萬公里,仍完整無損如新。
專家檢測表明,該材料可以使軸承在保持最佳尺寸精度的同時,將額定使用壽命提高21倍以上;刃具的使用壽命提高5倍以上;特種鋼材壽命提高1倍以上。
該金屬磨損自修復材料能在金屬摩擦表面形成高光潔度、高硬度的金屬陶瓷層,使磨損的金屬零件在機械設備正常運行中自動修復,恢復到原型尺寸。
金屬磨損自修復材料的專利發明人、中國科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董偉達說,金屬磨損自修復材料是在吸收國內外有關金屬摩擦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礦石種類和品位,創新研制開發成功的,可廣泛應用于機電制造、冶金、石油、化工、鐵路、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加工等領域。
國際知名的摩擦學專家金元生說,這是中國摩擦學領域減磨機理研究和產品開發的重大突破,是機械裝備維修保養技術上的一次革命。
北京鐵路分局一臺大修后行駛12萬公里就出現磨損的火車內燃機,應用這種新材料后,經國家重點實驗室檢測證實,內燃機繼續行駛30萬公里,原有磨損消失,恢復到原型尺寸。新大修機車直接應用這種新材料行駛50萬公里,仍完整無損如新。
專家檢測表明,該材料可以使軸承在保持最佳尺寸精度的同時,將額定使用壽命提高21倍以上;刃具的使用壽命提高5倍以上;特種鋼材壽命提高1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