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5·31”新政以來,國內光伏市場迅速降溫,面對嚴控建設規模、補貼進一步退出的局面,國內光伏企業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不過,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新興市場,貿易摩擦頻發始終是國際光伏市場的常態。因此,光伏企業出海謀生還須苦練內功,發揮市場、技術和全產業鏈協作的優勢,同時也要注重企業間的抱團協作,提高整體應對貿易摩擦和抵抗風險的能力——近年來,由于國內市場興起,中國光伏產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不過,隨著今年“5·31”新政推出,國內市場降溫,光伏企業將目光再度轉向國際市場。此外,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先是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調查并對部分產品加征關稅,再是印度財政部正式針對光伏的保障措施調查作出裁決,對中國進入該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征收保障措施稅。貿易摩擦給中國光伏產業出海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海外市場成主導
今年5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此外,將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補貼強度。
一紙嚴控規模的政令讓國內光伏市場“啞火”。與此同時,2018年上半年光伏產品出口增長迅速,海外市場正成為光伏行業倚重的重要增長點。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光伏組件產量約42吉瓦,出口量約為19吉瓦,同比增幅25%以上;2018年1月份至5月份,電池片和組件出口總額為55.13億美元,同比增長21.2%,2012年至2016年該出口額一直處于下滑態勢。
在國內市場需求減弱,海外新興市場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骨干企業開始加速開拓國外市場,部分企業海外市場已占其出貨量的70%以上,海外市場的增長讓企業看到了新領域。
貿易摩擦是難題
雖然海外市場的巨大蛋糕充滿了誘惑,但瞄準海外的中國光伏企業就像汪洋中的一條條小船,隨時需要應對海底不斷變動的洶涌暗流。
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1月22日,美國政府正式公布對太陽能電池、組件的201條款決議,首年度將針對海外電池與組件進口課征30%關稅。3月下旬以來,美國政府加強了對中國的貿易戰,發起“301調查”,對從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規模不斷加大,中國的光伏產品再度“躺槍”。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出口美國訂單減少對中國光伏行業的影響有限。一方面,在全球100吉瓦左右的光伏市場中,中國市場規模大概占到50%至60%,即使產能不出口美國,大部分也可以在國內消化;另一方面,中國光伏企業也早已將目光投向拉美、非洲、中東等地區,新興市場的開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對美國的光伏出口量。
不過,中國光伏企業目前倚賴的新興市場也并非一帆風順。7月16日,印度貿易救濟總局建議以首年25%、次年上半年20%、下半年15%的稅率,對進口電池片及組件征收兩年的保障措施稅,中國和馬來西亞將成為印度本次征稅的主要“針對”對象。
資料顯示,印度此前設定了到2022年實現175吉瓦可再生能源容量的目標,其中100吉瓦來自太陽能,但印度本土的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這使得印度對進口組件的依存度超過85%,且多數進口光伏產品來自中國。
提升實力謀市場
近年來,國際上對于中國光伏產業的貿易制裁時有發生。在應對方面,中國企業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未來貿易摩擦將是行業長期面臨的挑戰,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相關戰略規劃。光伏產業永遠是東邊不亮西邊亮,總體而言,行業長期趨勢是波動中持續上揚,關鍵還是產品本身,包括技術、質量、服務和品牌要過關。
毫無疑問,針對光伏產業面臨的國際貿易問題,唯有提升競爭力才是應對貿易戰的法寶。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事實證明,貿易保護不是出路,所以我們對全球市場不必太悲觀。目前看來,國內的光伏產業應該以練好內功,提升產業競爭力為堅實保障,以強大而穩健的國內市場作為堅實的后方,以積極有效的戰略布局作為有效手段,以此來應對貿易戰。
未來,全球光伏裝機增長將主要來自新興市場,中國光伏產業要想牢牢占據這些市場,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技術和全產業鏈協作方面的優勢,構建從組件制造到電站開發的上下游產業聯動格局,充分發揮上下游協同增長的優勢效應。
“雖然目前我國已在新興市場建立了一些優勢,但光伏產品出口環境仍不穩定,海外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的‘雙反’調查時有發生。”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從長期發展來看,企業單獨走出去可能遭遇困難,需要整個行業抱團協作,提高整體應訴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相對于成熟的歐美市場,新興市場多為相關產業不夠成熟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開拓市場時,更需要因地制宜,深入了解當地市場的氣候特點、政治局勢、法律法規,并發展本土團隊。整體而言,我國光伏產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我國企業應該遵守當地的商務法律法規,規避法律、商務等風險;不采用低價促銷策略,同時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和制造水平,保持我國光伏行業的領先地位。(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茜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