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目前,新能源汽車廠商均采用人造石墨作為鋰電池負極材料,但石墨類負極的克容量開發已近頂棚372mAh/g,即便搭配目前市場已有的高鎳正極材料NCM811,電池能量密度仍難超290Wh/kg,無法達到300-350 Wh/kg的國家電池能量密度規劃,對電池能量的可商業化應用升級需求迫切,空間巨大。由于正極產品的研發略滯后,負極受到更多關注,其中硅基負極材料以其十倍于石墨類負極、高達4200 mAh/g的克容量,成為理想的動力電池升級的材料突破點。
近兩年硅基負極需求量提升明顯,2020年中國硅基負極出貨量僅0.6萬噸,2021年出貨量則達到了1.1萬噸。當前硅基負極主要應用在消費電子、電動工具等領域,而蘊藏更大增量空間的是動力電池領域,尤其即將大規模量產的4680電池將成為改變市場的暖風。
為幫助企業全面系統了解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行業發展現狀,發現市場投資機會,把握產業未來發展趨勢,中國粉體網粉體大數據研究通過對國內外主要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企業進行調研,結合科研機構與院校的最新研究進展,收集大量的產業數據、權威報道和技術文獻資料等,推出《中國鋰電池硅基負極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2~2023)》。

本報告共分7章,近六萬字、40余張圖表,從基礎概念、行業供應鏈、行業發展環境、產業技術路線、產業發展現狀、行業重點企業、產業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分析論述,為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產業鏈企業、政府相關部門、科研院所、投資者以及想要了解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產業的朋友,提供全面系統、接近產業真實現狀、具有參考價值的產業信息及趨勢預判(報告訂閱鏈接)
報告亮點:
●本報告共分7章,近六萬字、40余張圖表
●硅基負極產業鏈布局、關鍵材料及工藝分析
●硅基負極相關政策盤點、發展環境解讀
●國內硅基負極產業化瓶頸、市場空間、發展趨勢預判
●國內硅基負極產業化進展、國內外重點企業布局、科研院校介紹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長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