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清研納科自主研發的鋰一次電池用干法電極設備順利出貨。這是行業首臺在鋰一次電池領域落地應用的干法多輥成膜復合一體化裝備,標志著清研納科在該領域率先完成干法電極從技術突破到實際應用的跨越。
在鋰一次電池制造中,普遍使用的是濕法涂布拉漿工藝,存在能耗高、生產效率低(濕法涂布速度不超過3m/min)、一致性差(厚度、面密度波動超過±5%)等問題,制約了企業的降本增效與綠色發展。
清研納科干法電極設備,基于創新的粉體成膜技術、無溶劑工藝及高精度集成裝備,打通從材料適配到生產效率的關鍵環節,全面突破濕法工藝瓶頸,為電池制造提供系統化升級路徑。
原材料兼容性更強,產品設計靈活度高
傳統濕法需引入溶劑預先混合成漿料,對材料要求嚴苛,適配性受限。在干法工藝中,MnO2、PTFE粘結劑和導電劑直接以干粉形式混合,經熱壓后與集流體(如鋁箔、鋁網、不銹鋼網等)復合,形成干法電極。
工藝鏈條更短,電極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濕法制程涉及漿料攪拌、涂布、干燥等多個步驟,能耗高。干法制程只需將混合后的粉體,直接輥壓成膜后復合在集流體上,速度可達10m/min以上,產線運行更高效。
極片一致性更高,助力高性能電池應用
濕法工藝中漿料均勻性及干燥速率常影響極片一致性,厚度、面密度波動超過±5%。干法極片壓實密度更高,面密度分布更均勻,厚度、面密度波動小于±2%,顯著提升了電池能量密度,更適合高性能電池產品制造。
無溶劑綠色制造,低能耗安全環保
濕法工藝中,溶劑的使用帶來VOC排放、安全風險與回收成本。干法電極工藝零溶劑添加,無需烘干和溶劑回收,在降低能耗的同時節省了70%的占地面積;另一方面也杜絕了環境污染,符合綠色低碳制造趨勢。
高速寬幅(固態)干法電極設備交付
7月24日,由清研電子、清研納科自主研發的高速寬幅(固態)干法電極設備順利交付至國內頭部主機廠,這也是國內首臺高速寬幅干法電極成膜復合設備。
該設備幅寬800mm,速度最高50m/min,具備無溶劑、低能耗、高效率的優勢,支持對壓力、溫度、速度等關鍵參數進行精細化控制,實現從粉體到電極片的一站式綠色制造。
設備材料兼容性高,適用于主流車企、電芯企業等客戶多工藝探索與產線驗證;集成度高、智能化程度強,符合客戶對中試階段多批次、精密可控的要求,同時滿足固態電池對工藝穩定性和性能一致性的高要求。
清研納科作為國內最早布局干法工藝與裝備一體化的企業之一,已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和產品矩陣,具備從實驗室、中試到量產線的全流程交付能力,公司的干法電極設備已廣泛服務于多家主流電池與整車企業。
2024年,清研納科推出粉體成膜雙面復合一體化裝備,該智能裝備將助推干法電極進入小規模化量產階段,生產速度將達到50m/min,單臺設備的年產能為0.5Gwh。
今年上半年,清研電子宣布,公司已建成國內首條0.1GWh年產能的鋰電池干法電極全自動貫通生產線,該生產線集成了全自動投料、智能混料、輥壓成膜及復合四大核心環節,形成了干法電極制造的一體化工藝閉環。該產線可以實現最大成膜寬度400mm,最高成膜速度50m/min,支持精確調節輥縫和壓力,膜片厚度精度控制在±2μm。
中國粉體網聯合合源鋰創、江蘇省企業發展工程協會,將于2025年9月23-24日在蘇州舉辦第七屆高比能固態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大會。本次大會將聚焦固態電解質、正負極材料、界面工程、智能制造及產業化進展等熱點議題,深入探討固態電池的未來發展趨勢及挑戰。為致力于固態電池技術開發的企業,科研院校,以及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等終端企業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開展產、學、研合作,助推固態電池產業化。屆時,清研納科智能裝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靖軒將作題為《固態電池干法電極工藝及裝備技術》的報告。
信息來源:清研納科、清研電子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