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特斯拉在最新業績說明會上披露,其大改款人形機器人Optimus V3已進入美國工廠實測階段,預計2026年實現量產,未來5年目標達成年產100萬臺。
馬斯克在采訪中進一步闡釋了Optimus V3的核心升級方向,相較于Optimus V2,新一代機型以“降本增效”為設計核心,通過更輕盈的機身、更緊湊的結構及更易量產的技術方案實現突破。具體將從三方面發力:供應鏈端引入新供應商以壓縮成本;材料端擴大PEEK材料應用以強化輕量化與效能;工藝端采用MIM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人形機器人Optimus V2 來源:特斯拉
機器人也需要“減肥”
你可能會好奇,機器人為什么要減重?其實道理和我們人類運動一樣,體重越輕,行動越靈活,消耗的能量也越少。特斯拉第二代機器人就已經通過使用PEEK材料大量減重,這就好比一個人卸下沉重的背包,跑起來自然更輕快。
目前主流的人形機器人重量普遍在58公斤左右,相當于一個成年女性的體重。要讓這樣的"大塊頭"在家庭中靈活移動、端茶倒水,輕量化是必經之路。工程師們想出了兩大方案:一是優化結構,比如把零散的零件整合起來;二是換用輕質材料,用塑料替代傳統金屬。
在眾多輕量化材料中,PEEK材料脫穎而出。它不像普通塑料那樣"嬌氣",反而兼具金屬的強度和塑料的輕盈,成為機器人"以塑代鋼"革命的核心選手。
PEEK材料:塑料中的“全能冠軍”
PEEK,全稱聚醚醚酮,是一種高性能的特種工程塑料,屬于聚芳醚酮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它的分子結構中包含一個酮鍵和兩個醚鍵的重復單元,這種獨特的分子構造賦予了PEEK一系列卓越非凡的性能。
耐高低溫:從-200℃到260℃都能保持穩定,就算機器人在廚房靠近爐灶也不怕。
強度驚人:雖然是塑料,卻能承受巨大壓力,用在機器人關節處也不會輕易損壞。
自帶潤滑:表面摩擦系數低,關節轉動時不需要額外涂潤滑油。
輕量化:比金屬輕得多,用它做的零件能比鋼制零件減重40%以上。
這些特性完美契合了人形機器人的需求。在機器人身上,PEEK材料的應用場景相當廣泛,關節里的齒輪和軸承要用它,肢體骨架要用它,甚至傳感器的外殼也要用到它。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PEEK的產業鏈密碼
PEEK材料的生產是個精細活,這條產業鏈就像一條精密的流水線,每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產業鏈最上游是原材料生產,其中最關鍵的是一種叫氟酮(DFBP)的化學品,它占了PEEK原材料成本的一半以上。以前這東西被國外壟斷,現在我國的新瀚新材、中欣氟材等企業已經突破技術封鎖,能夠自主生產了。
中游是PEEK材料的制造環節。這個領域長期被英國威格斯、比利時索爾維等國際巨頭壟斷,它們占據了全球85%以上的市場份額。不過近年來國內企業正在崛起,中研股份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家產能超千噸的PEEK生產商,在國內市場的銷量甚至超過了英國威格斯。
PEEK產品 來源:中研股份
下游的加工環節也很關鍵。PEEK熔點高達343℃,普通的塑料加工設備根本對付不了,必須用專用的高溫注塑機。海天國際、伊之密等國內企業生產的設備,正在為PEEK零件的量產提供保障。
注塑機 來源:海天國際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PEEK消費市場,并且正在從進口依賴轉向出口增長。隨著人形機器人等新應用的爆發,這條產業鏈有望迎來新的增長機遇。
前景光明但挑戰仍在
雖然PEEK材料前景廣闊,但要真正大規模應用還有不少障礙。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價格太高,普通PEEK材料每公斤要上千元,是傳統塑料的幾十倍。就算是3D打印用的PEEK線材,價格也在1200-1800元/公斤,相當于普通耗材的20-40倍。
這也是為什么目前PEEK材料主要用在高端領域。對于家庭服務機器人來說,如果普通塑料能滿足需求,企業可能會選擇更便宜的材料。
此外,PEEK材料的脆性問題也需要解決。通過與碳纖維復合雖然能改善這個問題,但會進一步提高成本。如何在性能、重量和價格之間找到平衡點,是工程師們需要持續攻克的難題。
不過隨著技術進步和產能擴大,PEEK材料的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就像當年碳纖維從航空航天專用材料變成自行車架的常用材料一樣,PEEK材料也可能隨著人形機器人的普及而走進尋常百姓家。
參考來源:
各企業官網
證券日報《PEEK材料市場需求不斷攀升,企業加碼研發降成本》
王宏崗.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中高端化工材料的發展新機遇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月明)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