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8月21日,中科深藍匯澤新能源(常州)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科深藍匯澤)宣布完成Pre-A輪戰略融資,本輪投資方為沙特阿美旗下的風險投資部門——阿美風險投資(Aramco Ventures)。
圖片來源:愛企查
據悉,阿美風險投資總部位于宰赫蘭(Dhahran),在北美、歐洲和亞洲設有分支機構,戰略投資方向覆蓋運營脫碳、低碳燃料及數字化轉型領域。旗下Prosperity7基金專注全球顛覆性技術創新投資。通過此次投資,中科深藍匯澤將在技術研發、產業化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獲得進一步支持。
圖片來源:中科深藍匯澤
中科深藍匯澤成立于2022年4月,由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員擔任首席科學家,并與該所固態能源系統技術中心合作,公司專注于全固態電池的研發與產業化,致力于推動下一代全固態電池的快速商業化。
2005年,中科深藍匯澤創始人崔光磊研究員在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開展鋰離子電池材料研究;2009年,中科院青島能源所成立固態能源系統技術中心,開展固態鋰電池系統研發;2012年,該所建成國內首條聚合物固態鋰電池小試產線;2014年,“剛柔并濟”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研究成果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016年申請的PCT國際專利覆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美國等主要國家。
中科深藍匯澤固態電池產品根據EASA航空電池安全要求,通過熱蔓延測試驗證,在模組內20%電芯熱失控場景下實現無熱蔓延,為新能源汽車、低空飛行器等應用場景提供更高安全保障。第二代產品已實現310-340Wh/kg能量密度、3C快充及6C高倍率放電性能,循環壽命超過1000次,第四代技術則將能量密度提升至600Wh/kg水平。
在深海應用方面,2017年至2021年,中科深藍匯澤固態電池在馬里亞納海溝、深海潛水器及車載系統中完成多項示范驗證,包括單次連續作業最長26天、長續航低功耗電池系統198天運行等。2021年,新型固態鋰電池完成車載11098公里驗證及1MWh深海儲能基站交付。
圖片來源:中科深藍匯澤
2022年,中科深藍匯澤正式成立并落戶江蘇常州武進國家高新區。2023年,公司新能源項目總投資10億元,計劃分兩期建設,總用地100畝。
技術路線方面,中科深藍匯澤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逐代提升:第一代2017年實現250Wh/kg,第二代2021年350Wh/kg,第三代2023年和2025年分別達到450Wh/kg和550Wh/kg,預計2027年第四代達到650Wh/kg,2030年進一步提升至700Wh/kg。
圖片來源:中科深藍匯澤
在研發及制造總體規劃方面,中科深藍匯澤已建立從基礎研發到產業化落地的完整體系,包括負責技術預研的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固態能源系統技術中心、負責應用開發與驗證的中科深藍匯澤新能源(青島)有限公司,以及負責工程化和量產的常州生產基地(含1GWh中試基地)。此外,公司在英國、法國、德國、荷蘭、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圖片來源:中科深藍匯澤
另外,在全固態電池的研發上,崔光磊研究員團隊不僅開創性設計出均質化正極材料,顛覆了全固態鋰電池復合正極的范式,從根本上解決了與正極非均勻性相關的瓶頸,制備出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的全固態鋰電池,還利用熔融黏結技術,干法制備出具有出色柔韌性的超薄硫化物固態電解質膜,其優異的力學性能、離子電導率以及應力耗散特性可有效抑制電池內部應力不均導致的機械力失效。
中國粉體網聯合合源鋰創、江蘇省企業發展工程協會,將于2025年9月23-24日在蘇州舉辦第七屆高比能固態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大會。本次大會將聚焦固態電解質、正負極材料、界面工程、智能制造及產業化進展等熱點議題,深入探討固態電池的未來發展趨勢及挑戰。為致力于固態電池技術開發的企業,科研院校,以及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等終端企業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開展產、學、研合作,助推固態電池產業化。屆時,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員將作題為《高性能硫化物基全固態電池》的報告。
專家簡介:
崔光磊,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新能源汽車專項高比能固態鋰電池技術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級人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青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現任青島儲能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先進儲能技術研究室主任,國際聚合物電解質委員會理事、國際儲能創新聯盟理事、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有機固體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近幾年主要從事高比能固態電池關鍵材料和系統研發、深海特種電源開發應用及固態光電轉換器件的研究工作。先后在能源材料、化學、器件等方面的國際權威雜志Nat. Energy、Nat. Sustain.、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nviron. Energy Science、J. Am. Chem. Soc.等發表論文500余篇,他引40000多次。2022年、2023年被評為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交叉領域)。
信息來源:中科深藍匯澤、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集邦固態電池、愛企查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