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9月12日,博眾精工與華南理工大學共建的“高熵陶瓷新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在博眾精工總部科技園正式揭牌成立。
該中心將聚焦高熵陶瓷材料的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致力于推動該類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光伏及半導體等高端制造領域的產業化應用,為我國關鍵陶瓷材料技術自主創新提供支撐。
高熵陶瓷:陶瓷材料的高端境界
高熵陶瓷(HECs)是一類新型的陶瓷材料,通常由5種或5種以上金屬元素與一或兩種非金屬元素結合而成。與傳統陶瓷材料相比,高熵陶瓷具有更高的熵值,即原子位置的隨機性更強,從而使其具有更優異的力學性能、化學穩定性和耐磨性等。高熵陶瓷通常由多種不同元素組成,這些元素在晶體結構中呈現出高度混亂的排列,從而使材料具有較高的熵值。這種材料常用于高溫、高壓和腐蝕環境下的工程應用,展現出了許多獨特的性質和巨大的應用潛力。
作為新興陶瓷材料之一,高熵陶瓷混沌的多組分、多相結構與均勻的原子分布使其具有出色的物理、化學性質,在能源與材料、航空航天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其可用于熱障涂層、電池熱管理、半導體器件等多個場景,助力提升設備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與可靠性。在民生領域如高端刀具等方面,其高硬度與耐磨性也具備廣泛應用前景。
高熵陶瓷的應用領域
近年來隨著對高熵陶瓷研究的不斷深入,不僅成分設計理論得到逐步完善,還在多種不同應用領域開發出具有優異性能的高熵陶瓷。華南理工在高熵陶瓷的研究處于國際及國內的領先地位,是高熵材料科研領域的業界先驅,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褚衍輝研究員課題組通過高熵多組元成分設計,同時結合搭建的激光氧化測試平臺,成功開發可耐3600℃高溫的抗氧化高熵碳化物(Hf,Ta,Zr,W)C材料。該新型超高溫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需耐受極端高溫的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突破了相關領域的研究瓶頸。
校企聯手,打通高熵陶瓷產業化道路
但當前全球高熵陶瓷研究大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如何實現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是行業內面臨的共同難題。此次校企合作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最優解”。博眾精工是國內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領軍企業,在工業自動化與精密制造領域擁有豐富經驗與技術積累。旗下博眾儀器此前成功推出國產首臺商用200kV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此次合作是博眾精工布局高端材料、實現產業鏈整合的關鍵一步。
聯合研究中心將充分發揮博眾的工程化與產業應用能力,與華南理工的科研資源深度融合,共同突破高熵陶瓷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核心技術瓶頸。重點推進材料AI設計、制備工藝優化與多場景服役性能測試,構建“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裝備研發-產業應用”全鏈條創新體系,推動高熵陶瓷真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雙方合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博眾精工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已經成功打通中試線,現在正進入下游產品產線設計與市場化驗證階段。按照規劃,今年內將推出首批商業化產品。
來源:吳江區融媒體中心、博眾精工、華南理工大學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空青)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