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包頭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宣布一項重大投資計劃,將斥資9億元建設高性能稀土永磁及相關設備制造項目。這一投資將于當前稀土領域全球供應鏈重塑背景下進行,公司計劃通過擴大產能和完善產業鏈布局,鞏固其在稀土永磁行業的市場地位。
雙輪驅動戰略:產品與設備同步擴張
天和磁材本次投資計劃包含兩個并行項目。全資子公司天和新材料將投資8.5億元,建設高性能稀土永磁及組件、裝備制造與研發項目。
該項目將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2.1億元,建設期18個月,預計開工時間為2026年3月20日。一期建成達產后,將根據市場情況推進二期建設。
另一全資子公司天之和則計劃投資不超過5000萬元,專門從事稀土永磁生產設備的制造與研發。這一項目預計建設期24個月,開工時間更早,計劃2025年10月15日啟動。
這種“產品+設備”的雙項目布局,體現了公司打造產業鏈協同效應的戰略思路。通過自主生產設備,天和磁材既能控制生產成本,又能將設備作為獨立盈利產品。
產能瓶頸與市場機遇
天和磁材此次大規模擴張產能,直接原因是現有產能已成為公司發展的制約因素。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形成年產9300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生產能力。隨著公司在手訂單的增加和市場份額的擴大,產能不足問題日益凸顯。公司預計,到2025年底,隨著“年產3000噸新能源汽車用高性能釹鐵硼產業化項目”建成,總產能將提升至12300噸。
從市場需求角度看,稀土永磁行業正迎來快速增長期。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推動下,新能源汽車、變頻家電、節能電梯、風力發電、工業機器人和消費電子等領域對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持續攀升。我國稀土永磁材料出口數量從2016年2.7萬噸增長到2024年5.8萬噸,8年間實現翻倍增長。天和磁材的外銷占比偏高,這也促使公司通過產能擴張平衡市場結構。
出口管制與合規經營:應對政策變化
2025年4月,商務部、海關總署對釤、釓、鋱、鏑、镥、鈧、釔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一政策對天和磁材等外銷占比較高的企業產生了直接沖擊。
公司坦言,2025年半年度營業收入與凈利潤的波動,主要由于出口管制政策實施后,短期內境外客戶發貨放緩,訂單交付延后。面對這一挑戰,公司迅速響應,建立和完善了出口管制合規管理體系,并已陸續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核發的相關出口許可,國際業務正逐步恢復。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0月9日,商務部進一步升級了稀土出口管制措施,首次明確限制向境外軍事用戶的出口,并對用于先進半導體領域的出口申請進行逐案審批。
行業前景與戰略意義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作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在低碳經濟轉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稀土永磁材料,尤其是釹鐵硼永磁材料,具有體積小、重量輕、高性能等優點,是伺服電機等動力系統的關鍵材料。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高性能釹鐵硼是驅動電機的核心材料;在風力發電領域,它是發電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節能家電領域,變頻技術依賴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提高能效。新興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涌現。低空經濟領域,飛行器每臺需10kg-20kg高性能釹鐵硼。人形機器人、智能制造等產業升級方向,都將持續拉動高端稀土材料需求。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稀土永磁材料的戰略價值將進一步凸顯。中國稀土產業將在國家戰略支撐下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成為全球高科技競爭中不可或缺的戰略支點。中國稀土產業正在從資源優勢向技術優勢和產業鏈優勢轉變,而天和磁材等龍頭企業將是這一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參考來源:
巨潮資訊網、證券時報網、天和磁材官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留白)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