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在中藥制劑技術的研究過程中,制劑原料、中間體的物理性質與制劑的質量屬性和成型工藝密切相關,僅僅研究其化學質量,并不足以指導中藥制劑技術的研究。中藥的療效依賴于其所含多種有效成分,單一的活性成分難以表征其真偽優劣。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能夠同時表征中藥多種有效成分,并進行質量控制的分析技術,中藥指紋圖譜便應運而生。
中藥指紋圖譜是一種綜合性、可量化的色譜圖或光譜圖,可用于表征中藥材或中藥制劑化學特征,主要用于中藥材的質量控制。中藥指紋圖譜的基本屬性是整體性和模糊性。整體性強調多個成分之間相對穩定的比例、排列順序及相互關系,表明質量信息是綜合的;模糊性反映中藥化學成分的復雜性,表現出難以精確量化的特性。中藥指紋圖譜是對中藥質量標準的補充和提高,可有效鑒別中藥的真偽,控制中藥質量,保證其質量的相對穩定。
中藥化學指紋圖譜通過全面表征中藥的化學成分組成及其相對關系,為質量評價提供了客觀、可量化的手段,是中藥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物理指紋圖譜是一種能夠將中藥制劑原料、中間體以及制劑物理性質系統化表征的研究方法,通過對目標物的相關功能物理性質運用現代化分析測定方法對其進行量化表征并對數據加以處理轉化,繪制能夠定量直觀展現目標物物理性質的雷達圖,最終將目標物物理性質以系統化、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粉體物理質量屬性對制劑成型性有較大影響,粉體物理指紋圖譜可用于評價中藥粉體批間質量一致性,快速定位粉體缺陷性質,可針對粉體性質缺陷進一步優化制備工藝,提高中藥粉體生產質量控制水平,獲得物理屬性良好的中間體或成品。
現今,指紋圖譜技術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普遍的認可,為充分揭示中藥及其相關制劑的質量特征提供參考。光譜技術對于快速、準確、全面地獲取中藥材質量有關的化學成分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且能較好地與色譜技術的指紋圖譜研究相輔相成。光譜技術根據光譜區域和測量原理的不同可分為:紫外光譜、近紅外光譜、紅外光譜、拉曼光譜等技術。
紫外光譜法是一種分析物體分子吸收紫外線的方法。它通過測量物體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的電子能級變化來獲得分子的吸收光譜。大多數紫外分光光度計的工作波長在200nm到1100nm之間。紫外光譜法是測定混合物中各組分濃度最簡便、最有效的分析技術之一,具有準確度高、穩定性好、價格低廉,方便易行,無損等特點。
近紅外(NIR)和紅外(IR)光譜都是吸收光譜。NIR的波長范圍為780nm至2526nm,其本質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動的非諧振性使得分子振動從基態向高能級躍遷時產生的。IR工作波長范圍為400nm到760nm,其主要原理是分子中的基團選擇性吸收某頻率的紅外線,通過不同的化學鍵吸收頻率不同來對樣品進行化學成分表征。NIR和IR具有全面、無損、快速等優點。
聚焦“從粉體技術、論中藥工藝”為主題,10月29-31日,中國粉體網將于2025IPIE上海高端粉體裝備與科學儀器展覽會期間,同期舉辦“2025第二屆藥用粉體技術暨中藥粉體加工及分析檢測技術研討會”,屆時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員李文龍將為大家帶來《基于光譜技術的中藥粉體物理化學指紋圖譜的構建及其快速轉化研究》的主題報告。報告主講人將介紹一項基于近紅外(NIR)光譜技術構建中藥粉體物理化學指紋圖譜的研究。研究以多種中藥粉體/顆粒為對象,系統測定其物理性質(如粒徑、流動性、密度、吸濕性等)與化學組成,并結合化學計量學方法,建立NIR光譜與粉體物理化學參數之間的定量轉化模型。成功構建了中藥粉體的物理化學指紋圖譜,驗證了NIR光譜技術在預測粉體關鍵質量屬性中的準確性與穩定性。該研究為中藥粉體質量的在線監測與智能控制提供了技術支撐,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報告人介紹
李文龍,2004年本科畢業于重慶大學,獲應用化學學士學位;2007年碩士畢業于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獲海洋化學碩士學位;2011年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獲藥物分析學博士學位并留校工作。先后在浙江大學藥學院、Duquesne University、北京大學醫學部從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10月調入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制藥工程學院工作,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李文龍博士長期從事中藥質量控制和中藥制藥工藝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百余篇,其中SCI收錄50余篇,申報專利10余項。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及特別資助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標準化項目等課題30余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浙江省藥學會醫藥科技獎、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青年獎各1次。參與編寫《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應用實例》、《中藥制藥工藝學》、《近紅外光譜實戰寶典》、《點亮我們生活的近紅外光譜》等專著、教材5部。目前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制藥工程分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藥物質量分析與過程控制分會理事;中國顆粒學會青年理事、生物顆粒專委會委員;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擔任《分析測試學報》、《中國藥學雜志》、《中草藥》等10余種期刊編委、青年編委及國內外40余種期刊審稿專家。
資料來源:
1、陳恒晉.基于中藥粉體特征物理性質的臨方全粉末水丸制備技術開發
2、張煜皓,王雅雯等,中藥粉體物理指紋圖譜研究進展
3、李麗.基于“色譜-光譜”技術的金銀花有效成分分析
4、黃鵬宇,張婷等.化學指紋圖譜在中藥產地溯源中的研究進展
5、熊賢招,,幝兜.中藥質量分析方法研究進展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青黎)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