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舉行“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啟動會,宣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性能非金屬礦物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共分9個課題,由中國中材集團公司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工作。項目將重點解決我國非金屬礦產資源浪費、能耗高、環境污染大、產品結構不合理及產品檔次、技術含量、附加值低等問題。
在啟動會上,科技部高新司副處長張新民,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副局長白英、處長袁雷峰等介紹了項目立項情況,并對項目實施、經費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中國中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于國波就開展項目研究作了部署和動員。
我國非金屬礦物種類多、資源豐富,經加工形成的礦物材料品種多、需求量大、應用廣泛,年產量已超過4000萬噸,居世界前列,且年平均增長12%以上。但是我國非金屬礦物材料產業發展較晚、深加工技術與裝備發展相對滯后,形成了目前初級原料產品過剩、高性能礦物材料產品缺乏,與下游產業協調發展出現較大矛盾。
中材集團副總經理于國波向記者介紹,“高性能非金屬礦物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項目涵蓋了高性能非金屬礦物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的基礎研究、工程技術研究、產業化技術研究及產品評價、測試技術、關鍵裝備開發等各個方面,項目大、課題多、跨學科、跨行業、跨領域,是個系統工程。它將通過突破行業存在的若干共性關鍵性技術,改善非金屬礦物材料新技術研究落后局面,研制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的高性能材料,加速非金屬礦物材料行業的科技進步,全面高效開發我國非金屬礦產資源,充分發揮礦物材料基礎作用,實現非金屬礦物材料的高效加工;同時逐步加強和完善非礦領域跨行業、多層次的聯合研究和協同攻關機制,推進產學研結合。參與本項目研究的企業12家、科研設計研究院5家和高等院校12所,共有百余名礦物材料、環保、化學、物理等領域研發人員。項目將于2010年12月完成。
課題承擔單位蘇州中材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國家非金屬礦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唐靖炎介紹,“高性能非金屬礦物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項目是非礦行業史上國家支持最大的項目。項目的9個課題分別如下:一是高性能非金屬礦物填料先進加1二技術及裝備研究:二是黏土礦物尾礦高效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三是高性能云母絕緣材料在線檢測與控制技術研究:四是煉油催化劑專用高嶺土關鍵制備技術研究;五是高純熔融石英材料制備技術及應用研究;六是功能性復合礦物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七是高性能節能礦物材料關鍵制備技術研究:八是新型電池用天然石墨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九是非金屬礦物材料基礎信息測試技術及關鍵儀器研究。項目實現的目標包括:建成年產4萬噸低能耗煅燒高嶺土等9條高性能礦物材料示范生產線,年產100噸高性能天然石墨等5條中試示范線,還將構建重點以膨潤土、電氣石礦物材料為基礎的、具有可擴展性的非金屬礦物材料信息資源庫,研制新的礦物材料測試儀器設備等。。研究項目還計劃申請近60項專利,制定標準和規范50多項,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多部。
為確保項目高質量順利完成,加強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科學規范管理,國資委專門主持制定并出臺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性能非金屬礦物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委托中材集團在項目啟動會上對管理辦法進行了解釋說明。
各課題承擔單位分管科研負責人,各課題、專題負責人共29個單位的60余位領導和研發人員出席了項目啟動會。(中國非金屬資訊網)
在啟動會上,科技部高新司副處長張新民,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副局長白英、處長袁雷峰等介紹了項目立項情況,并對項目實施、經費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中國中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于國波就開展項目研究作了部署和動員。
我國非金屬礦物種類多、資源豐富,經加工形成的礦物材料品種多、需求量大、應用廣泛,年產量已超過4000萬噸,居世界前列,且年平均增長12%以上。但是我國非金屬礦物材料產業發展較晚、深加工技術與裝備發展相對滯后,形成了目前初級原料產品過剩、高性能礦物材料產品缺乏,與下游產業協調發展出現較大矛盾。
中材集團副總經理于國波向記者介紹,“高性能非金屬礦物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項目涵蓋了高性能非金屬礦物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的基礎研究、工程技術研究、產業化技術研究及產品評價、測試技術、關鍵裝備開發等各個方面,項目大、課題多、跨學科、跨行業、跨領域,是個系統工程。它將通過突破行業存在的若干共性關鍵性技術,改善非金屬礦物材料新技術研究落后局面,研制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的高性能材料,加速非金屬礦物材料行業的科技進步,全面高效開發我國非金屬礦產資源,充分發揮礦物材料基礎作用,實現非金屬礦物材料的高效加工;同時逐步加強和完善非礦領域跨行業、多層次的聯合研究和協同攻關機制,推進產學研結合。參與本項目研究的企業12家、科研設計研究院5家和高等院校12所,共有百余名礦物材料、環保、化學、物理等領域研發人員。項目將于2010年12月完成。
課題承擔單位蘇州中材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國家非金屬礦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唐靖炎介紹,“高性能非金屬礦物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項目是非礦行業史上國家支持最大的項目。項目的9個課題分別如下:一是高性能非金屬礦物填料先進加1二技術及裝備研究:二是黏土礦物尾礦高效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三是高性能云母絕緣材料在線檢測與控制技術研究:四是煉油催化劑專用高嶺土關鍵制備技術研究;五是高純熔融石英材料制備技術及應用研究;六是功能性復合礦物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七是高性能節能礦物材料關鍵制備技術研究:八是新型電池用天然石墨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九是非金屬礦物材料基礎信息測試技術及關鍵儀器研究。項目實現的目標包括:建成年產4萬噸低能耗煅燒高嶺土等9條高性能礦物材料示范生產線,年產100噸高性能天然石墨等5條中試示范線,還將構建重點以膨潤土、電氣石礦物材料為基礎的、具有可擴展性的非金屬礦物材料信息資源庫,研制新的礦物材料測試儀器設備等。。研究項目還計劃申請近60項專利,制定標準和規范50多項,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多部。
為確保項目高質量順利完成,加強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科學規范管理,國資委專門主持制定并出臺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性能非金屬礦物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委托中材集團在項目啟動會上對管理辦法進行了解釋說明。
各課題承擔單位分管科研負責人,各課題、專題負責人共29個單位的60余位領導和研發人員出席了項目啟動會。(中國非金屬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