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新能源汽車推廣最大的障礙就是續航不足,鋰電池的儲能能力是有極限的,現在鋰電池車的重量已經非常重了,但還是滿足不了續航的要求,為什么豐田、奔馳、通用這些企業不是最早推出鋰電池車的公司那?因為它們知道鋰電池車是一個不成熟的過渡方案,最終版本的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一定是不低于燃油車的,這些年豐田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氫燃料電池車,最大的難題就是氫氣不易被生產和儲存,就在不久前,燃料電池技術迎來了一個重磅新聞。

據外媒的消息,瑞士的科學家最近研發了首個基于甲酸的燃料電池,這個電池的結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負責用釕基催化劑,將甲酸分解為氫氣,第二部分則和普通的燃料電池相同,用氫氣產生電力,理論情況下1升甲酸可以產生590升氫氣,燃料電池的瓶頸瞬間解決。
甲酸相對于氫氣要容易生產和儲存,而且中國具有生產甲酸的最大優勢。中國的鋰資源是不豐富的,石油資源也是不豐富的,但是中國煤炭資源是全世界最多的,煤炭被認為是一種不清潔的能源,相對于石油在化工上的用途也比較單一,但是煤炭恰恰是生產甲酸最經濟的原料,目前以煤炭為基礎的“一碳化學”主要生產的就是甲酸,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可能從一個沒有什么資源優勢的國家瞬間變成一個資源最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