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又一千億級大市場,要來了!
從市場監管總局日前召開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根據電池使用壽命推算,我國即將迎來動力電池規模化退役階段。據統計,2024年國內動力電池回收量突破30萬噸,對應市場規模超480億元,預計到2030年國內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司長劉洪生說,動力電池結構復雜,應用場景多樣,涉及行業眾多,給高效回收利用帶來挑戰。與此同時,動力電池富含鋰、鈷、鎳等重要金屬,能夠高效提取和再生利用這些重要金屬,對重要礦產資源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大力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寧德時代“隱形王牌”:邦普循環。
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邦普循環”)創立于2005年,聚焦回收、資源與材料三大業務板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邦普循環系寧德時代的一張“隱形王牌”。作為全球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早在2015年就前瞻性收購邦普,布局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邦普循環:中國動力電池回收處理全流程的技術標桿。

邦普循環通過獨創的定向循環DRT核心技術體系,在全球廢舊電池回收領域率先破解了“廢料還原”的行業性難題。實現鎳鈷錳回收率99.6%、鋰回收率96.5%。
目前邦普循環年處理能力達12萬噸廢舊動力電池,刨除去其中的廢料,按單車電池平均重量300公斤計算,相當于每年讓20-3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起死回生"。
邦普已成為中國動力電池回收處理全流程的技術標桿,是國家標準制定單位。
截至目前,全國超80%鋰電池回收標準由邦普循環牽頭和參與研制,其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標準全部由邦普循環牽頭和參與研制,牽頭超60%。除了動力電池回收標準制定,邦普還支撐了全國18個標委會開展電池回收標準研究,涉及有色金屬、化學品處置、汽車、化學和物流等多個領域。截至目前,邦普循環已經給行業制定445項標準,其中國家標準126項。

目前,邦普循環已經構建了“電池生產-使用-梯次利用-回收與資源再生”的完整生態閉環,這不僅為行業提供了穩定的低碳原材料供應,也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曾毓群曾公開表示,預計到2042年,寧德時代將實現一半的電池用回收鋰,一半用礦產,不再需要開采新的礦產資源。
今年以來,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政策密集出臺,相關標準體系逐步建立。在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靜待破繭。
信息來源:界面新聞、中國工業報、新華社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黑金)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