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這幾年,3D打印這個“新潮”的事物引起大家的關注。在3D打印火熱的當下,似乎一切都可以被打印出來。在醫學領域,3D打印的應用也有很多,可用作個性化醫療輔助器具制作、手術規劃、甚至是未來的仿生器官組織生產。記者從南京總醫院獲悉,近日,該院神經外科借助3D打印技術,使用新型生物材料——聚醚醚酮,制作了一名患者的顱骨,為他無縫修補了顱骨的缺損。
男子因車禍造成顱骨破損
事情還得從一年前說起,27歲的小李(化名)因為一場意外車禍,造成多方面的受傷,包括大腿雙側多發性骨折、頭部受傷等,雖然經及時的搶救,小李挽回了生命,但術后左側顱骨大面積缺損。大腦缺少顱骨的保護,這對于年紀輕輕的小李生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其后續的安全也令人擔憂。上周,腿部骨折差不多痊愈的小李來到了南京總醫院神經外科接受顱骨修補手術。
無縫接合患者顱骨缺口
在開顱手術中,每個患者的缺口和缺損程度不一,在修補過程中,修補材料和缺口的契合度也會影響患者術后的康復。3D打印技術為無痕、無縫接合提供了可能。據該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茅磊介紹,此次使用了3D打印技術打印顱骨,然后采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相比以往通常采用的鈦合金材料,具有與皮質骨相似的生物機械性能,有良好的生物學相容性和耐熱、抗離子輻射等多種優勢。“接近人體自然骨骼,受力時能有效分散應力,減少骨吸收,對周圍組織有更好的保護作用。比傳統的鈦金材料更貼合,而且通過機場安檢、接受核磁共振等醫學檢查都不會受到影響,硬度也更強,在日常生活中更為安全!泵├卺t生說。
據茅磊醫生介紹,手術前,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頭部CT掃描,將數據導入建模軟件進行3D建模,按照1:1比例進行打印,隨后醫護人員將需要植入的PEEK在體外進行對比匹配,雕刻出一塊與患者缺損骨窗一樣的顱骨。手術中,直接打開傷口進行手術即可。與此同時,聚醚醚酮骨板使用的修補方式是嵌入式,這樣的做法能讓補片和顱骨缺損骨窗平滑契合,保證顱腔內環境的穩定,完美地保護腦組織。而手術一氣呵成,創傷小,時間短,出血量少,減少了感染的幾率。
(粉體網編輯整理/土豆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