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隨著市場的兼并整合,行業巨頭紛紛進場布局,3D打印進入了成長階段。據Wohler Associates統計,近20多年里,全球增材制造產業產值大幅增長。1995年全球增材制造產業產值為3億美元,2016年就已達到60.6億美元,2017年為73.36億美元,同比增長21.0%,增速較2016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
1995-2017年全球增材制造產業產值及增速
3D打印在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市場應用已經取得積極的進展,局部領域已經邁過了大規模應用的盈虧平衡點,大規模產業化蓄勢待發。隨著國內外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與日益成熟,3D打印產業化正進入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將帶來產業的爆發式增長。
據IDC預測,2020年全球增材制造產值將達289億美元,麥肯錫則預測,2025年全球增材制造產業可能產生高達2000-5000億美元經濟效益。
中國增材制造市場保持著高于全球的增速。據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統計,2015-2017年的3年間,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規模實現了翻倍增長,年均增速超過30%。2018年上半年,中國增材制造產業維持25%以上增速。
專用材料發展滯后
盡管中國3D打印產業增速較快,但企業眾多、規模普遍偏小、關鍵技術和制造設備仍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同時,在材料開發上也遠遠落后于國外。
3D打印領域,3D打印材料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3D打印材料是3D打印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材料的發展決定著3D打印能否有更廣泛的應用。目前,3D打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樹脂、橡膠類材料、金屬材料和陶瓷材料等。
國內目前只開發出鈦合金、高強鋼等幾十種金屬,材料成形品性能普遍不高。而行業領軍企業及巴斯夫等材料企業紛紛布局專用材料領域,突破一批新型高分子復合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生物活性材料、陶瓷材料等專用材料。
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未來國內可用于3D打印的材料將越來越多,這無疑也拓寬了3D打印的應用領域。中國3D打印產業解決材料關后將迎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期。(粉體網編輯整理/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