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19年底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成為2020年各領域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黑天鵝”事件。疫情造成的業務停擺、資金壓力、物流受阻、客戶流失、違約風險加大、預期不確定、運營難度增加等諸多壓力,已讓各領域的企業備受煎熬。非金屬礦產業作為基礎原材料中的一環,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了一定影響。本文重點從疫情對非金屬礦產業的影響以及疫情過后非金屬礦產業的發展機遇兩方面簡要論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非金屬礦產業的影響。
一、疫情對非金屬礦行業帶來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來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相對于餐飲、旅游、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第三產業所面臨的“休克式”打擊,非金屬礦產業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影響有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產業在工業經濟中的位置決定了疫情對非金屬礦產業的影響仍需一個傳導過程。非金屬礦產業位于產業鏈的中上游,目前對接的下游各工業領域(涂料油漆、橡膠制品、塑料制品、新型建材、機械制造等)在春節假期和新冠疫情的疊加下其復工復產也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各生產企業對各類非金屬礦的需求量相對于正常時期也大幅減少。各類非金屬礦物作為一種工業原料,其在下游各類企業中的周轉周期一般在3~4個月,加上其他鏈上產業的庫存周轉周期,疫情對非金屬礦產業的影響可能將在3~6月后體現,屆時非金屬礦生產企業將面臨下游市場萎縮、產品滯銷、回款困難、資金壓力等情況。
2、非金屬礦產業的自身特點決定了產業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限。首先,目前國內的各類非金屬礦企業基本圍繞資源產地進行布局,一般均遠離疫情集中爆發的中心城市和城鎮,在土地租金、人員成本、用水用地方面的成本均較低,且疫情防控壓力由于人員流動不大而相對較小;其次,相對于眾多擁有大型窯爐的生產企業,非金屬礦生產企業的復產成本相對較低,相當部分采用的是“以銷定產”的生產方式,產品庫存相對較少,疫情造成的產品積壓現象并不多見;再有,近些年由于環境政策收緊,企業在重污染天氣的停工停產已成為常態,各類非金屬礦生產企業也逐漸總結出在停產停工期間的企業經營經驗。雖然非金屬礦各生產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小,但仍需重視疫情對企業可能產生的影響,依照相關要求,落實好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各項防控措施,避免出現企業集聚性疫情的爆發。
3、疫情期間各地推動的部分臨時性政策對各非金屬礦生產企業的正常運營產生影響。為了避免疫情的進一步擴大,各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臨時管控措施,如各交通系統的臨時關閉的“一刀切”導產品無法運出,原料無法運進,務工人員無法正常到崗參加生產;此外,由于各中心城市的防控趨緊,眾多第三方服務機構在疫情期間的分散辦公或網上在線辦公對生產企業的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企業在檢驗檢測、標識認證、生產線技術升級、專業裝備調試維修、產品推廣宣傳等方面的工作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即使復產后也僅能維持產品的生產活動,其他環節的企業經營活動也無法開展。
4、對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非金屬礦生產企業的影響更加嚴重。我國非金屬礦生產企業中,有部分向國外供應非金屬礦原礦及初級加工產品的外向型企業,在疫情爆發之前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該類企業已經承受了一定壓力。在疫情爆發后,世界各國在向中國提供各項幫助的同時,勢必也會對原產地為中國的各類產品進行嚴格檢查和檢疫;同時隨著停工時間的延長,非金屬礦生產企業前期訂單不能按時交貨的現象也會頻頻出現,各類因素可能會導致海外客戶轉向其他國家尋求新的供貨商,海外客戶流失、短期外貿訂單的減少將加劇外向型企業的經營難度。
5、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后,部分下游生產企業的轉移將對非金屬礦生產企業產生深刻影響。過去一段時間,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減弱,環保政策逐漸收緊等因素,生產企業各項生產成本逐年上升,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摩擦之后,關稅的提升導致生產企業成本進一步上升,非金屬礦產業的下游各類企業向東南亞、南亞轉移。下游生產企業的轉移多少會對非金屬礦生產企業產生一定影響,至于程度如何,仍需要深入調查研究。此外,疫情是否會導致國際客戶降低對我國商品的采購,目前還難以估計。
二、疫情過后非金屬礦產業的發展機遇
非金屬礦在醫藥衛生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如眾多吸附性黏土在醫用護墊的使用;沸石、凹凸棒制備分子篩在醫用制氧機中的使用;硅藻土在血液凈化環節的使用;醫用級填料在醫用橡膠、塑料(可制備醫用手套、防護服等)中的使用;作為醫藥載體在眾多藥物生產中的使用;復合石膏產品在無菌病房中的應用等等,非金屬礦物在大醫療產業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雖然我國是非金屬礦物的生產大國,但是能達到醫用級別的各類非金屬礦生產能力非常匱乏,大部分醫用級非金屬礦物的供應還是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手中,很容易成為醫療產業發展的“卡脖子”環節,在關鍵時刻更有可能成為國外敵對勢力“乘火打劫”的工具,出現類似“中興事件”的不利局面。
在影響各類醫用級別非金屬礦物原料的生產因素中,科技創新水平及技術研發能力是排在第一位的,資本、人力、資源等其他要素的影響占比相對較低,區別于資源稟賦要素占第一位的我國非金屬礦產業,是一類真正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目前我國非金屬礦物的產業現狀,距離真正形成能支撐國家大醫療產業發展的能力仍有一定的距離。希望通過此次疫情,能引起全社會對醫療衛生領域中各類非金屬礦物原料的重視,推動產業向高質量階段發展。
小結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我國非金屬礦產業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相對直接面對人民大眾的旅游業、餐飲零售業等第三產業,其影響程度有限,主要是由于非金屬礦產業在全社會的產業分工和行業自身的特點決定的,但疫情防控期間的一些臨時性政策會對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外向型的生產企業將面臨更大壓力,同時疫情結束后全球產業分工的變化將對我國非金屬礦產業產生深刻影響。此次疫情在對非金屬礦產業產生影響的同時,也為非金屬礦產業在大醫療產業領域的發展帶來眾多機會,相應的國家政策和產業資本也將會更加注重各類醫用級非金屬礦物材料的高質量發展。相信在疫情結束后,隨著我國醫藥醫療體系的逐步完善,作為重要一環的非金屬礦物產業也將得到快速發展。(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建筑材料工業信息中心玻陶材料與非金屬礦產業研究中心王潔軍(工程師)、王曉芳(主任))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