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年初,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通報,對2019年度全省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區予以表揚激勵,其中落實制造強省建設等政策措施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中,醴陵市榜上有名。
近年來,醴陵市積極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湖南制造強省戰略,以產業突圍和企業幫扶為抓手,以提升傳統產業和壯大新興產業為突破口,不斷加快制造強市步伐,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即日起,本報推出“醴陵制造強市”系列報道,從陶瓷、花炮、玻璃、服飾等產業領域,展示醴陵以智能制造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敬請關注。
天下名瓷出醴陵。醴陵作為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已有2000余年陶瓷生產歷史,現有陶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757家,從業人員近20萬,產品包括日用瓷、電瓷、工藝瓷、工業陶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個品種,產品暢銷全球150余個國家、地區。2019年,該市陶瓷產業集群實現總產值712億元。
近年來,醴陵市成立株洲五彩醴陵陶瓷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積極開展省級陶瓷產業集群創建試點工作,加快打造先進陶瓷材料產業鏈,加快產業鏈招商步伐,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2021年申報國家級產業集群奠定良好基礎。
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提升產業競爭力
6月18日,湖南玉祥瓷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等靜壓自動生產線上,6臺等靜壓自動成型機一字排開,采用干粉成型工藝,不僅能節省瓷坯烘干時間,還能自動完成修邊和洗水等工序。傳統陶瓷生產線需要30多道工序,等靜壓自動生產線將工序減少到7道,能減少50%的用工,減少18%的過程損耗,提升15%以上的產品合格率。
該生產線于2018年1月投產,是全省首條陶瓷等靜壓自動化生產線,標志著該市陶瓷產業不斷向自動智能方向邁進。近年來,醴陵大力推動陶瓷企業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累計安排3800萬元支持陶瓷產業轉型升級,撬動企業進行裝備升級投入近4億元,加快“機器換人”的步伐。目前,該市陶瓷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達到70%,在全國陶瓷主產區位居前列。
“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高層次的深度結合,其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撐,追求可持續發展模式。醴陵市積極推動企業“上云”,2019年財政投入100萬元,打造首個陶瓷行業的“云平臺”——“思伯云”,成功入選湖南省首批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已有30家企業應用該平臺的系統,預計兩年內將覆蓋該市全部規模以上企業。
致力綠色生產,創建綠色工廠和兩型車間。該市堅持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淘汰落后產能,切實推進陶瓷產業清潔生產以及廢舊物的重新利用,積極鼓勵陶瓷企業申報綠色工廠、兩型車間。2019年,“陶潤實業”成功創建省級綠色工廠,“新世紀”“銀和瓷業”被評為株洲市級“兩型”企業。
搭平臺補短板,助力產業可持續發展
6月12日,醴陵市召開三級干部會議,對2019年“四個十條”政策獎補最多的15家企業進行頒獎,獎補總金額達2347.8萬元。
2017年初,醴陵市出臺產業突圍“四個十條”政策,通過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制定優惠獎勵措施,真金白銀扶持產業發展。政策實施3年多來,該市已兌現獎補資金1.7億元,集中在裝備補貼、市場開拓、人才引進、企業認證等方面,惠及企業1500余家次,推動企業創新升級,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醴陵加強平臺建設,補齊原輔材料、人才、融資、檢驗檢測等短板,為陶瓷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該市積極運用市場手段,鼓勵社會資本打造原料供給平臺,扶持和打造陶瓷原輔料的集中采購平臺——光大聯采的線上平臺“瓷之源”,40余家陶瓷企業與該平臺合作,并已向其它陶瓷主產區輻射,具備了服務全國的能力;打造陶瓷原輔料的標準化研發生產平臺——千匯實業“泥釉模標準化配置中心”,目前已為醴陵20余家炻瓷企業以及江西、廣東的陶瓷企業配送標準化泥料;強化陶瓷產業物流配送平臺——安迅物流中心,政府每年補貼100萬元,鼓勵其服務陶瓷企業出口開通五定班列。
加強金融支持,解決企業融資短板。該市切實加強協調服務,促進政銀企對接,各大銀行“定制化”推出“湘瓷貸”、稅易貸、云電貸等金融產品,為陶瓷企業新增資金渠道。
加強產學研合作,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該市出臺“雙創十條”,加強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引進培養陶瓷高學歷、高技能性人才20多人。財政投入7億元,大力支持湖南工業大學醴陵陶瓷學院建設,去年9月學院如期開學。
此外,該市依托國家輕工業陶瓷質量監督檢驗醴陵站、省陶瓷產品監督檢驗授權站,為陶瓷企業進行產品質量檢測。引進國家級檢測平臺——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資源,成立濱華電瓷電器檢測檢驗有限公司,進一步降低電瓷企業的檢驗檢測成本。
延伸升級鏈條,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
6月18日,走進醴陵市陶瓷3D打印研究所,各類陶瓷3D打印產品琳瑯滿目。該研究所是全國首家專業陶瓷3D打印研究機構,目前已成功開發出液態沉積堆積型陶瓷3D打印設備、彩色及彩色漸變陶瓷3D打印用瓷泥原料,并開發出國內獨具特色的用于激光燒結成型的陶瓷尼龍混合原材料和配套高溫燒結工藝,備受市場青睞。
產業鏈條全面向陶瓷新材料、高端藝術品、文創文旅、品牌化等方向延伸,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去年,該市新增新材料企業22家,累計達37家。尤其是在特高壓、超高壓瓷絕緣子方面,繼續保持強勁市場競爭力,華鑫電瓷、陽東電瓷成為國家特高壓示范工程優秀供應商,在高鐵、城軌、地鐵的輸變電系統等細分領域,市場進一步拓展。在高技術領域,氧化鋯、氧化鋁、碳化硅等陶瓷新材料產品已經應用到醫療器械、精密儀器、航空航天、手機配件等領域。
加強品牌建設,打響區域品牌。近年來,該市利用廣交會、瓷博會等平臺,全力推廣“醴陵窯LOGO”“中國醴陵·瓷彩天下”等區域品牌和標識,華聯億嘉、紅官窯、陶潤等企業品牌享譽國內市場。目前,該市有省級工業品牌示范企業3家,工業品牌試點企業15家。黃小玲、黃永平、鐘放平等大師作品,也在藝術品拍賣市場大放異彩。
此外,該市大力開發陶瓷主題的文創產品及文旅路線,帶動陶瓷產業向更高附加值環節升級。同時,升級改造醴陵陶瓷博物館,著力將其打造成全國最大的陶瓷收藏、展示、傳承、體驗、研究平臺,全球一流的陶瓷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