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3月21日,火炬電子年報披露,2022年營業收入約35.59億元,同比減少24.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8.01億元,同比減少16.15%。

火炬電子業務分為元器件、新材料和國際貿易三大板塊。

元器件板塊,公司主要是以電容器為主,主要產品是陶瓷電容器、鉭電容器、超級電容器等多系列產品。2022年客戶需求放緩,物流管控、物料運輸等因素受限,訂單量減少。在報告期間內,公司自產元器件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4.57億元,同比下降3.10%。
新材料板塊,立亞系公司作為國內少數具備陶瓷材料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企業之一,在報告期間,立亞新材實現營收7816.61萬元,同比下降36.19%。此外,公司及立亞新材與專業投資機構共同設立福建泉州新材料產業投資合伙企業,重點扶植陶瓷復合材料的相關產業鏈標。截至年末,產業基金已完成對成都成維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增資,金額為 1,800 萬元,占比 3.3962%。
國際貿易板塊,因2022年,受消費電子市場疲軟,國際局勢動蕩等因素,下游客戶庫存消化能力受限,國際貿易板塊業績下滑。但同時,在報告期內,雷度國際收購新加坡 Maxmega 73.91%股權,有利于公司未來拓展東盟市場。
火炬電子報告中指出,雖然2022年業績有所下滑,但是自產新材料板塊產品,如用于航空航天的高性能特種陶瓷材料等,現已有穩定的供貨能力。另外,公司自產的元器件板塊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收入及毛利率保持相對穩定。
在研發方面,研發費用投入1.06億元,與上期基本持平,公司的研發費用通常用于自產業務,貿易公司并不需要,研發投入占自產業務收入的6.63%。在報告期內,公司主要收入來自于境內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 95.77%。
火炬電子表示,公司未來將鞏固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特種領域的相對優勢市場地位,積極擴展新興應用領域。將會圍繞電子元件產業鏈,繼續推進原材料、設備用料國產化替代;2023年,新材料板塊加快推進多款型號的定型應用,以工藝升級優化下游應用,助力產業鏈共同發展;積極調整策略,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和競爭形式,在穩定基本盤的同時擴充新產品線;公司會逐步發揮東南亞市場的戰略布局創造效益,推動國際貿易進程。
來源:火炬電子年報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空青)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