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溺人妻木下凛子中文字幕-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100000熟女乱伦-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天天踩剎車,你見識過陶瓷剎車片的威力嗎?


來源:中國粉體網   山川

[導讀]  隨著國產企業在該領域技術不斷突破,以及新能源車“增配、高配、智能化”趨勢的不斷演進,國產新能源汽車碳陶盤的滲透率有望不斷提高。

中國粉體網訊  剎車材料經歷了從石棉材料、半金屬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到碳碳復合材料和碳陶復合材料的發展。粉末冶金剎車材料存在高溫容易粘結、摩擦性能易衰退、高溫強度下降顯著、抗熱震能力差、使用壽命短等缺點;而C/C剎車材料存在靜態和濕態摩擦系數低(濕態相對干態衰減約50%)、熱庫體積大、抗氧化性能差、生產周期長及生產成本高等問題,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及應用。


圖片圖片來源:pixabay


碳陶剎車材料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以高強度C纖維為增強體,以熱解C、SiC等為基體的多相復合剎車材料,是在C/C復合剎車材料的基礎上,引入具有優異抗氧化性能的SiC陶瓷硬質材料作為基體的一種剎車材料,因此,又稱其為陶瓷剎車片。其既保持了C/C復合剎車材料密度低、耐高溫的優點,又克服了C/C剎車材料靜摩擦系數低、濕態衰減大、摩擦壽命不足及環境適應性差等缺點,成為新一代剎車材料。


碳陶剎車片起源


碳陶剎車最初起源于航空技術,1969年法國宇航和英國飛機公司聯合打造的超音速客機協和式客機(theConcorde)首飛,這款飛機速度極快,從倫敦到紐約用時不到3小時,曾創下了航班飛行的最快紀錄。性能如此強悍的飛機自然擁有強勁的加速表現,它的平均起飛速度高達400km/h,進場速度當然也差不多這個數,要想在如此高速的情況下將一臺重達185噸的客機剎停需要有強大且耐高溫的剎車系統。于是他們找到了鄧祿普(Dunlop)為協和式客機開發出世界上首套航空用碳陶制動系統,這套剎車系統能將305km/h行駛的協和式客機在1600米的距離內剎停。


圖片圖片來源:山東道普安制動材料有限公司


顯然碳陶剎車技術在航空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當時車用的碟剎系統才剛開始在乘用車上流行,自然與價格昂貴的碳陶剎車無緣。


時間來到1976年,當時汽車設計大師戈登·穆雷正為布拉漢姆(Brabham)車隊的F1賽車減重工作發愁,他嘗試用碳陶材料制作剎車卡鉗,因為碳陶剎車碟的重量幾乎只有鋼質的一半,如果碳陶剎車能成功用到F1賽車上,將能大大提升車輛性能。


經過一番周折,最終他找到了一家名叫Hitco的材料公司,他們制作出整塊的碳陶剎車碟,并用鋁制鐘罩將其安裝上車輪,于是首套車載碳陶剎車系統被搭載到了布拉漢姆車隊本賽季的F1新車BT45上。雖然最終成績不咋地,但這并不妨礙碳陶剎車被一步步推廣到其它車隊,最終占領整個F1賽事成為主流剎車材料。


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碳陶剎車都停留在賽車場內,民用車之所以不搭載這種技術,除了造價過高外,更多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民用車并不需要這種極端性能吧。直到1997年,有兩家零部件公司開始研究民用領域的碳陶剎車技術,他們分別是世界領先的碳制品制造商SGL與大家耳熟能詳的Brembo。


圖片圖片來源:江蘇天鳥


SGL和保時捷在項目啟動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就在法蘭克福展覽會上發布了全球首款民用碳陶剎車碟,并在2000年將其搭載到保時捷最新的高性能跑車996 Turbo上。


2002年,Brembo拿出了量產產品,他們找來了法拉利站臺,并將自家首款碳陶剎車搭載到法拉利Enzo上,要知道Enzo可是用法拉利創始人名字命名的超跑,它能采用Brembo的新產品,也從側面說明這套剎車系統的性能強大。


即便碳陶剎車已經被民用了二十多年,它的造價依然因為復雜的制造工藝居高不下,以至于今天大家能見到的碳陶剎車系統多出現在少數高性能車上,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以及碳陶技術、成本控制的不斷推進,碳陶剎車片已經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嶄露頭角。


2022年,特斯拉為旗下Model S Plaid車型提供全新碳陶剎車系統。這套系統所含制動零部件包括:碳陶制動盤、制動卡鉗、剎車片、鋁合金(合金鋼)合頭、緊固螺栓等,四個車輪各自配上一套碳陶剎車系統。特斯拉此番率先商用碳陶剎車系統,有人認為這將引領電動汽車的剎車升級。


碳陶“上車”優勢與劣勢


有人形容碳陶剎車片是被電動汽車“吹”起來的新制動材料,此“吹”并非“吹捧”之意,而是碳陶剎車片趁電動車這陣東風起飛之意。


如果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就算再過上10年20年,或許碳陶剎車片依然是“奢侈品”。而在電動車時代,兩方面優勢似乎讓陶瓷剎車片“上車”之路變得通順了很多。


首先是輕量化優勢。在汽油車時代,根據歐洲汽車工業協會的研究,汽車質量每下降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下降0.4L左右,碳排放大約可以減少1公斤。因此,汽車輕量化能夠有效降低碳排放。


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相比,雖然沒有了發動機和變速箱,但是增加了電池組,重量相對于燃油車更重,因此,汽車輕量化對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更為關鍵。




碳陶剎車能有效降低懸掛系統以下重量,能更好的地適配新能源車,降低里程焦慮。傳統鑄鐵盤一個大概要10公斤以上,而碳陶剎車盤一個僅重6公斤左右。相當于50%的減重比例,4個剎車盤可以減重20公斤上下。簧下質量相比簧上基本有5倍的減重效果。這就好比你背個鐵塊,和把鐵塊綁在腳上行走一個意思,負重感肯定是不一樣的。那么碳陶剎車盤帶來的20公斤減重,相當于車身減重100公斤的效果,這樣續航里程可以提升幾十公里


另外,電動車相比燃油車有一個最大優勢、也是最大賣點,就是加速性能強了不少。現在30萬的電動車,動不動零百加速就搞到4秒,都快趕上超跑了。這開的快也得剎得住才行,所以電動車對于制動性能的訴求是越來越高的,陶瓷剎車片能更好地滿足這方面的要求


在實際使用中,制動過程實際上是摩擦力將動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如制動器的熱量不能及時散出,將會影響其制動效果。當我們開著一臺一噸多重的車在上百公里時速下將速度降為零,這個時候制動系統需要將巨大的動能轉化為熱能。


圖片圖片來源:勒邁科技


這時普通的剎車盤在全力制動下容易高熱而產生熱衰退,制動性能會大打折扣,而陶瓷剎車盤有很好的抗熱衰退性能,其耐熱性能要比普通制動盤高出許多倍。而且陶瓷制動盤在制動最初階段就能產生最大的制動力,整體制動要比傳統制動系統更快,制動距離更短


當然,陶瓷剎車片的劣勢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太貴了,這是由其工藝復雜、生產難度大、生產周期長等因素導致的。海外頭部碳陶制動盤生產企業主要客戶為高端跑車生產商,產品單價很高,以海外頭部企業布雷博為例,單個碳陶盤的產品價格超過10萬元人民幣。


因此,高昂的價格是陶瓷剎車片一直未能“落入尋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


市場空間巨大,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早期由于工藝復雜、生產難度大、生產周期長等多個壁壘,導致碳陶剎車片成本居高不下,在特斯拉商用之前,碳陶剎車系統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高速列車市場,汽車領域只有賽車和跑車,如保時捷、賓利、布加迪和蘭博基尼等高端車型配置了碳陶剎車系統。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行業規模擴大、技術升級、自動化水平提升和碳纖維價格下降,未來幾年成本有望大幅下降,碳陶盤的滲透率有望不斷提高。據相關機構預測,2025年國內市場有望達到78億元,2030年國內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00億。這或許將是一個全新的市場,一旦突破將成為汽車安全的賣點,發展速度有望超出我們預期。


圖片圖片來源:山東道普安制動材料有限公司


同時,該行業屬于藍海市場,國產替代空間較大。受制于工藝復雜、生產難度大、生產周期長等多個壁壘,國內能夠量產碳陶盤的企業較少。碳陶復合材料剎車盤供應商主要包括意大利Brembo、英國SurfaceTransformsPlc、美國Fusionbrakes等,國內掌握高性能碳/陶復合材料剎車盤制備技術的企業較少,國產替代的空間較大。


我國的制動材料行業在國際中一直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主要是因為以前國內汽車行業產量少、車型品種單一,使得汽車行業發展緩慢,導致制動系統并無太大的改進。近年來,我國汽車制動材料行業已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正著力發展新型制動材料,大部分制動材料生產企業科研能力、研發水平、生產設備和工藝都在不斷加強,使得制動材料產品質量逐漸提升,產品性能趨于穩定。隨著國產企業在該領域技術不斷突破,以及新能源車“增配、高配、智能化”趨勢的不斷演進,國產新能源汽車碳陶盤的滲透率有望不斷提高。


2023年9月12日中國粉體網將在合肥舉辦“第一屆電動車用陶瓷材料技術研討會”,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陶瓷剎車材料的“上車”情況,我們邀請來自山東道普安制動材料有限公司的劉汝強總經理作題為《碳陶制動盤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與展望》報告,一起來聽一聽業內專家聊聊碳陶剎車片與新能源汽車的故事~~~



參考來源:

[1]從天空到陸地,從賽道到街道:碳陶剎車起源.跑車誌

[2]技術前沿:電動汽車碳陶剎車盤.招商證券

[3]碳陶剎車,百億市場爆發元年?.工業4點0

[4]豪車標配——碳陶剎車片,將“飛入尋常百姓家”.粉體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推薦16

作者:山川

總閱讀量:14178167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網友評論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粉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粉體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粉體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粉體大數據研究
  • 即時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