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北方稀土旗下中鑫安泰新材料公司年產8000噸稀土金屬及合金項目在包頭稀土高新區啟動建設。項目總投資9322.32萬元,預計2027年投產。屆時企業年產能將躍升至15000噸,成為我國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智能化稀土金屬生產基地,進一步提升北方稀土在產業鏈上游的戰略控制力。
技術創新雙驅動:綠色工藝+數字管控
項目采用行業領先的氟化物體系電解技術,通過稀土氧化物直接電解實現元素100%回收,并創新設計氟化物循環系統,大幅降低污染排放與能耗(較傳統工藝能耗降低20%)。同步引入智能制造系統:
全流程自動化:自動加料機與PLC系統實時調節電解溫度、加料精度;
生產可視化管控:關鍵參數動態監控,人工操作減少50%;
該模式為稀土行業首個實現電解環節智能化落地的項目,獲評內蒙古自治區"數字化示范工程"。
產能直供高端制造:鎖定新能源核心材料缺口
新產線聚焦三大戰略產品:
鐠釹金屬3700噸:滿足釹鐵硼永磁材料需求,占全國年需求的15%;
鑭鈰金屬3300噸:應用于儲氫合金及石油催化劑;
釓鐵合金1000噸:用于高端稀土鋼及磁致冷材料。
項目達產后年產值預計超40億元,可滿足500萬輛新能源汽車電機材料需求。據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數據,2023年國內釹鐵硼產量突破27.64萬噸,但高端金屬粉年進口依存度仍達35%,本項目將顯著緩解進口依賴。
戰略協同:打造包頭千億級稀土產業集群
項目落地包頭稀土高新區,與內蒙古自治區“兩個稀土基地”建設戰略高度契合。根據規劃,包頭市力爭2025年稀土產業產值突破1300億元,通過整合資源、技術升級與生態構建,推動稀土產業從原料端向應用端延伸。中鑫安泰項目作為區域重點工程,不僅提升企業自身產能與技術水平,還通過智能化、綠色化生產模式,為包頭建設全國最大稀土材料基地和全球領先稀土應用基地提供支撐。
隨著風電、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產業擴張,2030年全球高性能稀土需求將達28萬噸。中鑫安泰項目的落地,標志著中國稀土冶煉技術正式進入綠色智造時代,為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提供核心支撐。
參考來源:
中國稀土網、包頭市政府官網、北方中鑫安泰公眾號、長江有色金屬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留白)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