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8月據韓國媒體報道,盡管韓國主要電池制造商的工廠部分閑置,且與中國企業競爭加劇,但韓國頂尖電池制造商們正在加大研發投資。
在最新的報告中,LG ES、三星SDI和SK On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工廠利用率大幅下降。其中,LG能源解決方案的運營率降至51.3%,較2022年的73.6%有所下降。三星SDI報告為44%,而SK On為52.2%。
韓媒分析這種放緩反映了全球電動汽車需求恢復緩慢以及中國競爭對手日益增長的壓力。據韓國首爾市場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韓國三家公司全球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4個百分點,降至16.4%。
然而,這些公司正在投入比以往更多的資金以保持領先地位。LG ES在過去六個月投資了6204億韓元,約合4.46億美元用于研發,這是自2020年成立以來該公司最大半年度支出。這一數字占收入的5.2%,較去年的3.1%有所上升。
三星SDI,在研發上花費了7044億韓元,略高于去年的水平,目標是到2027年實現固態電池的大規模生產。其研發預算占銷售額的11.1%,是這三家韓國公司中最高的比例。
SK On在8月將其電池研究機構重新命名,以強調下一代技術。LG ES將其技術中心從首席執行官辦公室轉移到首席技術官辦公室,將權力集中在一個專門的研究負責人之下。三星SDI也將其生產和設備研發中心重新命名,強調其專注于固態電池和其他先進電池。
三星SDI
2022年3月,三星SDI在其位于水原的三星SDI研發中心啟動了韓國首個全固態電池(ASB)試點生產線,這是一條6500平方米的“S線”。2023年,三星SDI向客戶提供了在S線上生產的ASB樣品,并計劃于2027年實現大規模生產。
2024年3月韓國InterBattery展期間,三星SDI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崔允浩表示:"我們正在積極籌備大規模生產各種形狀尺寸的下一代產品,例如全固態電池,憑借我們無與倫比的'超級間隙'技術,我們將引領全球電池市場。"
據韓媒報道,三星SDI在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說明會上表示,為實現2027年大規模量產固態電池的目標,公司正在全力推進擴大電池容量、穩定制造工藝以及構建材料供應鏈等關鍵任務。三星SDI強調,目前進展順利,目標是按計劃實現固態電池的量產。
公司指出,固態電池最初主要面向電動汽車市場,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其應用正在拓展至機器人與城市空中交通等新興領域。相比傳統電池,這些領域對電池的體積和重量有更高的要求,而固態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特性具備明顯優勢。為此,三星SDI計劃在今年于韓國建設固態電池母線,用于驗證下一代設計與制造工藝的產品批量生產能力。
LG ES
LG ES首席執行官Son Kwon-nam今年4月表示,LG ES計劃開發包括固態電池在內的下一代電池,并在2030年之前推出質量完整的產品。Son Kwon-nam指出,當前開發的關鍵任務是提升固體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使其達到液體電解質的水平。
他透露,LG ES新開發的argyrodites型(硫銀鍺礦)硫化物基固體電解質已在內部測試中展現出高離子電導率,目前該材料已進入大規模生產的工藝開發階段。這意味著LG ES在固態電池核心材料的研發上取得重要突破,距離商業化應用又近一步。
SK On
關于固態電池,SK On認為在今年的研發中取得了“突破”,因此在這方面具有優勢。該公司認為這些電池將在2029年準備好大規模生產,有可能成為該領域的率先上市者。考慮到中國目前在電動汽車電池技術方面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這確實是一場關鍵競爭。
在最近接受彭博社采訪時,SK On的研發主管Park Kisoo表示,“當固態電池的世界到來時,它肯定會首先應用于我們已經在其中擁有技術優勢的軟包電池,那可能是一種幫助我們擊敗中國企業的武器。”據悉,軟包電池是SK On的一大特色,其具備可調整性,能夠適配固態電池技術,這為SK On在固態電池領域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有分析認為,SK On正大幅增加其在固態電池研究領域的投資,旨在成為該技術的領跑者,尤其是在與中國等全球巨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通過專注于這項先進的電池技術,SK On希望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并鞏固其在電池領域的領導地位。
另據彭博社報道,SK On正通過與美國和歐洲汽車制造商合作,加速其下一代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開發,特別是在熱管理技術方面。該公司已與福特和現代汽車進行談判,旨在合作開發這些新技術,同時將虧損的SK On電池部門與姊妹公司SK Enmove合并,以平衡其資產負債表。
資料來源:Aju Press、INSIDE EVs、企業官網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