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發布重磅通知,就《硅多晶和鍺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硅單晶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晶硅光伏組件和逆變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3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這3項標準將從能耗、能效兩方面為行業發展劃定“紅線”,推動光伏產業向高質量、低碳化轉型。
多晶硅:高耗能環節首當其沖,新標準能耗將大幅收緊
作為光伏產業鏈上游核心原料,多晶硅生產(尤其是改良西門子法)電耗占生產成本30%-40%,是節能降耗的關鍵環節。
硅多晶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等級
能耗限額顯著下調:以主流的三氯氫硅法(改良西門子法)為例,1級、2級、3級能耗標準分別定為≤5kgce/kg、≤5.5kgce/kg、≤6.4kgce/kg,較現行標準(≤7.5、8.5、10.5kgce/kg)大幅降低,硅烷流化床法1級能耗更是低至3.6kgce/kg。
倒逼產業升級:我國多晶硅產量全球占比超93%(2024年產量182萬噸,同比增23.6%),若行業平均能耗降10%,每年可節電數十億千瓦時、減碳數百萬噸。這意味著技術落后、能耗高的中小產能將加速淘汰,頭部企業憑借冷氫化技術優化、大型還原爐應用等優勢,競爭地位將進一步鞏固。
硅單晶:破解產能過剩困局,能耗與規格雙管控
硅單晶及硅單晶片是光伏電池的核心基材,當前行業面臨供需失衡難題——2024年全球組件產能超1000GW,但新增裝機需求僅430-470GW,硅片環節產能利用率不足50%,價格暴跌35%-45%。《硅單晶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通過“能耗+規格”雙重管控破局:
硅單晶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等級
硅單晶片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等級
明確能耗等級:太陽能電池用硅單晶1級綜合能耗≤2.27kgce/kg,硅單晶片(182mm×210mm標片)1級能耗≤6760kgce/百萬片,其他規格需按折標系數換算,推動企業通過工藝優化降低單位能耗。
規范產品規格:以182mm×210mm為基準標片,避免企業通過“非標規格”無序競爭,同時引導硅片尺寸向高效、標準化方向發展,提升產業鏈協同效率。
組件與逆變器:錨定高效優質,淘汰低效產品
光伏組件和逆變器是發電能力的“終端保障”,當前行業存在產品同質化、低效產能擠占市場的問題。《晶硅光伏組件和逆變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以強制性標準明確效率與衰減率要求:
晶體硅光伏組件能效等級
光伏并網逆變器能效等級
組件:效率與雙面率雙高:TOPCon組件1級光電轉換效率≥23.6%、環境應力衰減率≤3.5%,HJT組件1級效率≥23.9%,且HJT組件雙面率需≥85%,BC組件雙面率≥70%,倒逼企業研發高效、低衰減產品。
逆變器:分功率段定標準:500kW以上集中式逆變器1級平均加權總效率≥98.58%,20-50kW組串式逆變器1級效率≥98.15%,精準覆蓋不同應用場景,確保發電全鏈路能效最優。
新標準實施,將帶來三大影響
我國多晶硅產能占全球93%(2024年達182萬噸),但市場已嚴重過剩,且高耗能屬性與“雙碳”目標存在差距。
新標準的實施將給行業帶來三大影響:
加速產能出清:能耗不達標、效率低的中小產能將被淘汰,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緩解產能過剩壓力。
推動技術升級:倒逼企業加大改良西門子法優化、硅烷流化床法研發、高效組件技術攻關,提升核心競爭力。
鞏固全球優勢:通過標準引領,我國光伏產業將從“規模領先”轉向“質量+規模雙領先”,進一步鞏固國際競爭地位。
結語
目前,3項標準正處于公開征求意見階段,行業企業需提前布局技術改造與產品升級,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節能大考”。未來,隨著標準落地與碳足跡核算體系完善,光伏產業將真正實現“綠色低碳”與“高質量發展”的雙向奔赴。
參考來源:
《晶硅光伏組件和逆變器能效限定值》征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
《硅單晶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征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
《硅多晶和鍺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征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
趙帥等.我國多晶硅市場現狀及發展建議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九思)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