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礦山機械有限公司

已認證
桂林礦山機械有限公司
已認證
鋼渣是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固廢之一,其資源化利用對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循環經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立磨系統制備高比表面積的鋼渣微粉,并進一步形成復合粉體材料,是當前鋼渣高值化利用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以下從工藝原理、技術要點、產品特性及應用前景等方面進行系統闡述。
一、工藝原理與流程
高比表鋼渣微粉的制備主要依托立磨完成,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料床粉碎與高效分級技術,實現鋼渣的高效粉磨與粒度控制。
1. 原料預處理:
○ 鋼渣需經過磁選除鐵、破碎篩分、陳化穩定等預處理,去除金屬鐵及不穩定相(如游離CaO、MgO),防止粉磨過程中設備磨損及后期體積膨脹。
○ 控制入磨水分(一般≤1.0%),必要時進行烘干處理。
2. 立磨粉磨過程:
○ 鋼渣在立磨內受磨輥與磨盤的擠壓、剪切作用,形成料床粉碎,能耗低、效率高。
○ 熱風系統同步烘干物料,同時促進粉體分散。
○ 內置高效動態選粉機實現粒度分級,可控制產品比表面積。
3. 復合粉體制備:
○ 將高比表鋼渣微粉與粉煤灰、礦渣粉、石灰石粉等輔助膠凝材料按特定比例混合。
○ 通過多點配料系統與高效混料設備(如雙軸攪拌機或氣力均化庫)實現均勻復合。
○ 可輔以表面改性或激發劑摻入,提升活性。
二、關鍵技術控制點
1. 比表面積控制:
○ 高比表面積有助于提升鋼渣的火山灰活性,但過細可能導致需水量增加和團聚。
○ 通過調節選粉機轉速、系統風量、研磨壓力等參數實現粒度分布優化。
2. 活性激發:
○ 鋼渣中C2S、C3S等礦物需通過細磨與堿性/硫酸鹽激發劑(如石膏、Na?SO?)協同作用釋放潛在膠凝性。
○ 復合體系中礦渣與粉煤灰的“協同效應”可顯著提升整體反應速率。
3. 穩定性保障:
○ 嚴格控制鋼渣中f-CaO含量(建議≤3%),避免安定性不良。
○ 采用陳化+濕法處理或碳化穩定技術降低游離氧化物風險。
4. 系統節能與環保:
○ 立磨系統集烘干、粉磨、分級于一體,單位電耗較球磨低30%以上。
○ 配套高效袋式除塵與噪音控制,實現清潔生產。
三、應用場景與價值
1. 水泥混合材:替代部分礦渣粉或粉煤灰,降低水泥生產成本,提升綠色建材比例。
2. 混凝土摻合料:用于大體積混凝土、地下工程、海工結構,改善工作性與耐久性。
3. 新型膠凝體系:作為低碳膠凝材料基礎組分,用于制備堿激發材料或地質聚合物。
4. 道路基層材料:與粉煤灰、石灰復合用于路基穩定層,實現大宗固廢協同利用。
高比表鋼渣立磨制備復合粉技術,不僅是鋼渣資源化利用的高效路徑,更是構建“雙碳”目標下循環經濟體系的關鍵環節。通過工藝優化、復合設計與多源固廢協同,可實現從“工業廢料”到“功能材料”的價值躍遷。
相關產品
更多
相關文章
更多
技術文章
2025-10-16技術文章
2025-10-16技術文章
2025-10-16技術文章
2025-10-15虛擬號將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