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已認證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已認證
近日,第十二屆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浙江省科普聯合會會長周國輝發表長篇點評,高度肯定高烯科技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高超及其團隊多年深耕石墨烯的實踐。
他指出,從“上天入地”的新能源電池、航空航天材料、新一代半導體,到貼近生活的面膜、襪子,石墨烯技術正在完成從“萬能潛力”到“萬用現實”的關鍵一躍。高烯科技的探索揭示了新材料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路徑,具有啟示意義。
同時,他呼吁政府基金和社會創投資本關注新材料領域,并表示“越是新科技、新產業,越要把科普挺在前面,以鳴鑼開道”。他還建議,科技、經信、教育等部門應總結和推廣像高烯這樣的成功實踐,找到有效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路標”,培育更多開路先鋒,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從“黑金”到“萬物”:
石墨烯正從實驗室悄然走入生活
既是浙大教授又是高烯科技創始人的高超,是名副其實的“科學企業家”。他在日前舉行的新質學堂的演講,生動描繪了一幅石墨烯技術從高深莫測的實驗室走向廣闊產業應用的未來圖景。聽同事說,高超的分享揭示了新材料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路徑,很有啟示意義。
我認識石墨烯、認識高超已有十余年時間。五年前去浙大高分子材料學院調研時專門了解過高超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去年去余杭良渚實地考察了高超正在孵化的石墨烯研發轉化基地,前幾天我還約高超聊了一次,主要了解石墨烯科研成果轉化情況和問題,聽后甚是感慨。這樣的科技企業和科學企業家應當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石墨烯被譽為“黑金”和“材料之王”,其超強、超導、超薄等特性早已在科學界聞名遐邇。然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它似乎總被困在論文和專利里,與普通人的生活隔著一層距離。報道中提到的“能上天、能入地、能做面膜和襪子”,恰恰是打破這層距離的關鍵——它點明了石墨烯技術正在完成的最關鍵一躍:從“萬能”的潛力到“萬用”的現實。
“上天入地”代表的是其對高端產業的顛覆性重塑,如新能源電池、航空航天材料、新一代半導體等,這是國家爭奪未來科技制高點的核心領域。
“面膜和襪子”則代表了其強大的普惠性和商業化能力。通過纖維形式融入日用消費品,不僅讓公眾能以可感知的方式體驗前沿科技的魅力,更打通了“技術-產品-市場-利潤-再研發”的良性循環,為更前沿的探索提供了可持續的資金和市場支持。
高超及其團隊這十年多的實踐探索,正是致力于通過產學研合作在石墨烯這個新興材料領域上打開一個通道。將高校的原創性科研成果通過市場化主體進行轉化,最終賦能傳統產業升級并創造新產業,這正是培育新質生產力頗有典型性的路徑。那天我問高超辛不辛苦,他沒有直接回答,卻從他言談舉止中可以看到一種堅毅和堅定。新興技術要變成新興產業,個中的滋味和辛苦恐怕只有創業者自己清楚,不能為外人道。高超還是挺樂觀的,說正在接近產業化的關鍵階段,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打開市場。他也提到了一些關切,我概括為三點:一是政府基金和社會創投資本應當關注新材料這個領域,這也是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賽道、新產業,石墨烯產業中國目前是領先的,應當大力支持推進;二是現在各種新的科技賽道上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石墨烯產業也不例外,需要正確識別;三是對新科技要加強科普宣傳,科技企業自己也有責任和義務。我說,越是新科技、新產業,越要把科普挺在前面,以鳴鑼開道。他很贊成。
如何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突出的是要深化科教人一體改革,打通產學研合作的科技成果轉化通道,這是需要一大批高超這樣的開路先鋒的。浙江省委主要領導曾說,案例就是路標。此言極是。我有個小小建議,我們的科技部門、經信部門,包括教育部門,應當更多地深入了解和剖析高超這樣的案例,不僅僅給予支持,更要通過解剖一個又一個麻雀,找到有效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路標”,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這可能是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下的功夫。
石墨烯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顛覆性技術,終將不再是新聞里的“概念”,而是會褪去神秘,化為一種溫暖、堅固或高效的體驗,“走進每一個人的生活”。我們期待一個由石墨烯等先進材料驅動的“烯碳文明新時代”加速到來。
▲ 轉自潮新聞
《讀端丨“新質學堂”帶你推開烯碳文明大門 周國輝:越是新科技、新產業,越要把科普挺在前》
最新動態
更多
虛擬號將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