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價格
面議型號
PicoFemto透射電鏡原位MEMS氣氛加熱測量系統品牌
安徽澤攸產地
安徽樣本
暫無看了PicoFemto透射電鏡原位MEMS氣氛加熱測量系統的用戶又看了
虛擬號將在 180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
PicoFemto透射電鏡原位MEMS氣氛加熱測量系統,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中制造氣氛及高溫環境,實現1 Bar & 800 ℃的端觀測條件。該系統使研究者可以在原子尺度上實時觀測催化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低維材料生長/合成以及各類腐蝕反應,將您的透射電鏡從一臺靜態成像工具升級為一套功能強大的納米實驗室。
系統組成:
① 原位氣氛環境樣品桿:由樣品桿主體、氣流通道、四電極加熱模塊和MEMS反應微腔組成。樣品被安置于上下兩片MEMS芯片以及配套的O圈組成的密封微腔內。
② 真空檢漏系統:由進口分子泵組、高真空腔體和高倍顯微鏡組成。用于實驗前驗證MEMS反應微腔密封情況,確保在TEM中抽真空后不會有氣體泄漏。
③ MEMS反應微腔:由上下兩片MEMS芯片組成,用于搭載實驗樣品。樣品觀測區域覆蓋有高質量、高透過率的氮化硅薄膜窗口,窗口上覆蓋有四電極加熱區域,樣品搭載在加熱電極上。該MEMS反應微腔與外接氣路通道以及加熱模塊高度耦合,從而在TEM中實現氣氛環境與高溫環境準確可控的原位觀測。
④ 氣氛環境控制箱:由三通道混氣模塊、渦輪真空泵、氣壓控制模塊、氣流控制模塊及配套附件組成。用于在實驗中準確、穩定地控制MEMS反應微腔中的氣氛環境,控制微反應腔中的氣壓及氣體流速。
⑤ 高性能PC及配套控制軟件:該系統中的加熱及氣氛環境均為軟件控制,多種工作模式可選,功能強大,方便易用。
⑥ 溫控儀:用于控制MEMS反應微腔中的溫度,四個電極通道,帶溫度反饋。
⑦ 樣品桿載具、裝樣附件及其他工具。
性能指標
透射電鏡指標:
● 兼容指定型號電鏡及極靴;
● 通氣后透射電子顯微鏡分辨率優于0.1 nm。
加熱指標:
● 溫度范圍:室溫至800 ℃;
● 溫度準確度:優于5% ;
● 溫度穩定性:優于±0.1 ℃;
● 四電極加熱,帶溫度反饋;
● 軟件控制。
氣體流動指標:
● 三通道混氣
● 氣壓范圍:0 - 1 Bar;
● 氣壓準確度:30 mBar;
● 氣體流速: 0.01 - 0.4 ml/min;
● 可通氣體:H2, N2, O2, He, Ar, CO, CO2, CxHy等;
● 軟件控制。
MEMS反應微腔指標:
● 高質量氮化硅膜厚度25 nm;
● 樣品漂移優于0.7 nm/min。
暫無數據!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是當前社會中應用非常多的顯示器,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LCD主要由彩色濾光片基板(Color filter,CF)、TFT陣列(TF
2025-07-02
柔性光伏太陽能電池具有輕薄、防震、自供電等特征,有集成到建筑物或可穿戴電子設備中的巨大潛力。如果大家留意就會發現,晶硅太陽能電池是當今社會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太陽能電池,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盡管科學家
2025-07-03
利用PicoFemto?原位樣品桿發表的研究成果持續更新中,未來小編還將不斷更新產品應用案例。錯過之前報道的老師們也可以在公眾號首頁點擊"往期文章"閱讀。也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這里
2025-07-03
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體形態,在大自然中也廣泛存在,冰的結構及形成機理研究對云物理及低溫儲存物理至關重要,因此科學家們對冰的研究也歷史久遠。提到冰在較小尺度的存在形態,我們最容易想到的是雪花。如下圖所示
2025-07-03
10月20日,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了第七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澤攸科技憑借其在高端科學儀器領域的卓越創新能力、核心技術優勢和市場領先地位,成功入選。這一榮譽不僅是對澤攸科技長期堅持自主研發
9月12日至14日,中國物理學會2025秋季學術會議將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澤攸科技將攜一眾先進科學儀器及最新微納技術領域行業解決方案亮相A086,我們期待您蒞臨展位參觀,共同探討行業的未來發展,攜手
9月10日至12日,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CIOE)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舉辦。澤攸科技將攜一眾先進科學儀器及最新微納技術領域行業解決方案亮相3B22,我們期待您蒞臨展位參觀,共同探
在探索微觀世界的征程中,無論是觀察還是“雕刻”,我們始終面臨著一個根本性的物理限制——衍射極限。這個源于波的衍射天性的限制,如同一個無形的屏障,決定了我們能看清多小的物體,能加工多精細的結構。然而科學
研究背景在“雙碳”目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自主可控的國家戰略驅動下,高功率、高頻率電子器件對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提出迫切需求。金剛石憑借超高擊穿場強(5–10 MV/cm)、優異熱導率(~2000 W/m·
在科學探索的征途上,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渴望從未停止。從列文虎克用自制顯微鏡首次窺見微生物,到今天我們能夠清晰地觀察原子排列,顯微技術的每一次飛躍都極大地拓寬了我們認知邊界。然而當探索的尺度進入納米級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