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首次超越韓國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據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5日消息,今年三季度韓國半導體設備出貨規模為34.5億(1美元約合6.87元人民幣)美元,環比減少29%,同比減少31%。這是韓國自2016年1季度(16.8億美元)以后設備出貨規模首次出現下滑。三季度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為39.8億美元,環比增長5%,同比增長106%,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華泰證券近期分析表示,中國芯片制造產業或將經歷多年的蓄力,大概率將持續高投入。梳理全球GDP前5大國家的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企業并將其按行業分類,發現中國目前在制造業的市值差距最大。其中,芯片制造既是中國的顯著短板,又是大市場空間并能為經濟智能化升級提供基礎的主導產業,因此未來數十年可能都是中國的蓄力期,行業大概率將持續高投入。
華泰證券表示,雖然海外設備市場增速或將放緩,但在國內大力投資拉動下,國產設備市場有望保持高速擴張。
華泰證券建議,國產設備處于“從0到1”突破拐點,核心企業有望更充分受益也更有投資價值:1)技術難度相對較低領域,國產化突破較快,疊加產業整合因素,18~20年或將率先兌現業績,如本土測試設備龍頭晶盛機電(硅片設備);2)核心設備領域,國內外差距大,核心在于選團隊,有格局、重研發、有耐心的團隊將更快獲得主流企業認可,如上海中微(刻蝕設備,未上市)。
國泰君安近期也表示,根據我們對下游產線進度的整理,2019年對于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最為關鍵的產線有長江存儲一期、合肥長鑫、華力微Fab6、紫光南京一期、中芯上海、中芯北京B2B+B3等項目。其中多個項目都是從小批量到產能爬坡的關鍵階段,2019年的設備投資在18年的4-5倍左右。因而對于已經突破了關鍵設備的半導體設備廠商來說,2018年更多的實現從0到1,而2019年是從1到5的關鍵元年。(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