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歐盟《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度》(即“REACH”法規)生效, 2008年8月歐盟化學品管理局正式運行,2008年6至11月分階段物質預注冊, 2010年11月需注冊的產品為產量或使用量超過1000噸或以上的化學物質及產量者使用量在每年1噸的致癌物,有機突變或有繁殖能力的有毒化學物質(CMR1及2中規定的物質)及產量或使用量在每年1000噸及以上的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的化學物質(R50/53)(截止期) ,2013年6月 需注冊的產品為產量或者使用量超過每年100噸以上化學物質及對環境有毒害作用的化學物質(截止期) ,2018年6月 需注冊的產品為產量或者使用量超過每年1噸的化學物質(截止期) 。
歐盟REACH法規對中國粉體行業將產生3方面影響:一是影響范圍廣,對企業個體影響彈性大。REACH法規作為一個涉及化學品生產、貿易、使用安全的綜合性法規,化學原料及制品、化纖、橡膠、塑料、紡織、電子、汽車、家電等均在其控制之列。也就是說,粉體行業無論是原料、設備、還是產品都被納入管控范圍之內。二是注冊程序繁,很多企業只是了解,國內企業缺乏可操作性。根據REACH法規的要求,向歐盟出口化學品將面臨注冊、評估、許可的問題,且必須通過歐盟境內的生產商或者進口商進行注冊。這將給國內粉體行業技術含量不高的企業又設置里一道門檻,三是出口成本高,檢測周期長,國內國際檢測機構銜接不暢通。該法規還規定了嚴格的檢測標準和高昂的檢測費用,每一項檢測將花費數萬歐元,而REACH法規中包含了3萬種化學物質。同時由于國內檢測機構不被國際認可,成分檢測也成為擺在出口企業面前的重大難題。這必將導致本行業內對歐盟產品出口成本的普遍提高,減少了企業的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