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25年8月21日,由中國粉體網主辦的“第三代半導體SiC晶體生長及晶圓加工技術研討會”在蘇州白金漢爵大酒店成功舉辦。會議期間,中國粉體網特邀多位業內專家學者做客“對話”欄目,圍繞碳化硅半導體前沿技術、裝備與產業化進程展開深入交流,共同展望這一戰略性材料的廣闊前景。本期為您帶來對河北同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副總王巍的專訪。
中國粉體網:王總,請您從主營產品及行業地位兩方面簡要介紹同光半導體。
王總:感謝粉體網提供這次交流的機會。同光半導體成立于2012年,總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主營產品為碳化硅N型襯底,半絕緣型襯底,光學和熱沉用襯底。自成立以來,我們持續開展研發工作,推動產品迭代升級——從最初的2英寸導電型產品,到后來的4英寸半絕緣型產品,再到目前的6/8英寸導電型襯底,實現了持續的技術跨越。同時,公司產能也在穩步擴張。截至目前,同光在河北保定已建設三個廠區,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產100萬片6/8英寸單晶襯底的生產。
我們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領域深耕多年,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與國內外上下游客戶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因此已成為國內碳化硅襯底材料領域的頭部企業之一。我們期待未來能與更多伙伴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粉體網:同光半導體在碳化硅產業鏈上是如何布局的?
王總:我們的碳化硅襯底制造覆蓋了從原料合成、晶體生長,到切、磨、拋及晶體檢測等全流程環節。同光并不生產基礎原料的碳硅粉,但自主制備碳化硅晶體生長所需的專用碳化硅粉料。從長晶到后續加工環節,均通過自建產線完成,相關知識產權專利也全面覆蓋這些工藝段。關鍵設備如長晶爐,也基于自有知識產權進行設計。目前我們只專注于單晶襯底的研發與生產,暫未有向下游外延或器件領域拓展的計劃。
中國粉體網:王總,您在今天的報告中談到了碳化硅半導體行業的挑戰與機遇,能否簡要總結當前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與機遇?
王總:正如我在報告中所提到的,當前碳化硅半導體產業主要面臨以下幾大挑戰:
第一是需求端的挑戰。以往碳化硅襯底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這確實是最大的市場出口。但目前新能源汽車增速不及預期,導致下游市場需求有所放緩。
第二是上游產能大幅增加,導致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進而引發終端價格大幅下跌。部分企業為爭搶訂單,甚至虧本供貨。如果一個產業需持續依賴“輸血”才能維持,那它顯然是不健康且難以維持的。針對當前產能過剩的情況,國家已出臺一系列政策,旨在抑制無序擴張。所以對業內企業而言,目前通過市場融資實現快速擴產也變得更加困難。
第三是國際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我們的產品原本主要出口海外,若中美貿易摩擦持續,海外訂單能否保持穩定,成為許多企業面臨的現實難題。
此外,更關鍵的是用戶對本土產品質量的信任問題。比如,國內車企可能對國產產品質量存有顧慮,更傾向選用海外頭部廠商的器件。但實際上,當前國產碳化硅材料與器件水平已大幅提升,完全具備“上車”能力。如何讓客戶放心使用本土產品,仍是我們需要應對的挑戰。
中國粉體網:大尺寸是碳化硅襯底的重要發展趨勢,同光半導體在8英寸、12英寸碳化硅襯底的研發及產業化方面進展如何?
王總:在大尺寸襯底方面,我們很早就進行了布局。最初我們以4英寸半絕緣襯底為主打產品,2021年后迅速擴展至6英寸導電型產品。2022年,我們啟動了8英寸襯底材料的研發,并于2023年8月成功制備出樣品。2024年上半年,我們在上海半導體展上成為國內首家公開展出10英寸碳化硅單晶襯底的企業。今年,我們的12英寸N型碳化硅晶錠也在上海半導體展上亮相。可以說,在大尺寸技術發展路徑上,我們始終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中國粉體網:近年來國內碳化硅襯底產能快速擴張,有人擔憂未來可能面臨供需失衡的風險。您對此有何看法?
王總:近年來國內碳化硅襯底產能確實在迅速擴張,目前市場已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在報告中提出了破局的兩個方向:
一是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例如光學AR眼鏡應用,其未來需求可能遠超當前工業領域,另外還有先進封裝等其他應用方向。
二是通過市場自主出清實現良性發展。目前部分企業持續虧本經營,這不是健康的商業行為。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市場需求將繼續向頭部企業集中,最終形成相對平衡、合理的競爭格局。國家也在加強政策引導,防止無序資本涌入拉低行業利潤和價格。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市場會逐步回歸理性。
(中國粉體網/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